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556章 人性經不起考驗-《盛唐挽歌》


    第(1/3)頁

    青州州府益都的地形相當有利于防守。

    西面,西南都是大山,城池位于官道南面。繞過大山,沿著西面一直走,便可以直接抵達歷城。

    只不過這條路比較荒野,盜匪橫行。在隋末的時候,傳聞草長得比人還高,結伴而行的人,走在后面的時常都看不到前面的。

    賀蘭進明坐鎮(zhèn)益都,編練了三千團結兵,可謂是窮兵黷武了。足以見得他是個“有想法”的人。

    當然了,他招募的兵雖然多,練兵的水平卻又是一點都沒有。

    所以賀蘭進明招募了一個叫劉展的河西退伍老兵,幫他訓練和管理軍隊。另外,沒當幾天宰相就被廢的房琯,其黨羽鄧景山也被貶到了青州當司馬。

    現(xiàn)在戶部尚書第五琦,接收了房琯的政治遺產,而后者也在謀求重新崛起。

    房琯的親信,自然是跟第五琦的親信抱團取暖,因此作為第五琦鐵桿馬仔的賀蘭進明,也將青州政務全部交給了鄧景山,將其看做是自己人。

    簡單來說,和摸魚上癮的萊州刺史鄭昈比起來,賀蘭進明非常“上進”。他現(xiàn)在像個土皇帝一樣,文有鄧景山,武有劉展,日子過得很是快活。

    然而,聽聞永王李璘從登州一路南下,他身邊還有方重勇和打遍河北無敵手銀槍孝節(jié)軍。

    賀蘭進明就立刻就坐不住了。

    可是他又擔心內部不穩(wěn),所以一直都是裝作很淡定的模樣,里里外外都在暗示“優(yōu)勢在我”。

    最后是銀槍孝節(jié)軍已經殺到益都城外,賀蘭進明這才心急火燎,召集幕僚開會,詢問對策。

    然而,賀蘭進明、劉展、鄧景山這三人不碰面還好,一碰面居然產生了三種意見!

    劉展雖然是武人,但是卻很堅定的要求打開城門,并向永王輸誠。

    原因只有一個:外有強敵,內無雄兵,連增援都沒有,拿什么守城?

    守城就等于自盡!

    而鄧景山則堅決不同意開城門,原因很簡單,他是第五琦的親信,而第五琦現(xiàn)在已經在長安當戶部尚書了。他這個時候要是投降李璘,是頭被門夾過么?

    這等于是自留污點,自毀前程。

    哪怕是死戰(zhàn)被俘也好,起碼那是被動的。

    而賀蘭進明還是一副渣男的思維,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但是輸誠卻可以輸誠。

    總之,就是希望在青州境內一切都不改變現(xiàn)狀的情況下,投靠永王李璘。說得更直白點,就是聽調不聽宣,不接受對方委派官員,也不接受繳納賦稅,貢獻府庫之類的要求。

    因為賀蘭進明現(xiàn)在已經看出來了,永王李璘極有可能登基稱帝,但他還看不出來,永王造反以后,會是哪家笑到最后。

    如果長安的朝廷笑到最后,那自己投靠李璘,不就成反賊了么?

    賀蘭進明看得很清楚,不要提前下注,不管誰笑到最后,他都要跟著那個笑到最后的人!

    “益都城肯定是守不住的,團結兵不可能是銀槍孝節(jié)軍的對手。”

    賀蘭進明對劉展說道。

    他又轉過頭對鄧景山說道:“但是投降也不可能投降永王,那樣我們就成朝廷叛逆了?!?

    守又守不住,降又不肯降。對于賀蘭進明這種“既要又要”的情況,劉展與鄧景山二人都感覺頗為無奈。

    “使君,永王的精兵就在城外,是戰(zhàn)是和,要給個準信??!”

    劉展臉上掛著苦笑,一邊說一邊嘆氣。

    這幫狗x的文人,腦子里都是翔啊!劉展在心中暗罵道,只是不愿意在臉上表露出來。

    “使君!城外射來一封信,請過目!”

    一個親兵匆匆忙忙走進青州府衙大堂,將一支綁了信件的箭矢,遞給滿臉愁容的賀蘭進明。

    “唉!”

    他假模假樣的輕嘆一聲,打開信紙一看,頓時心沉谷底。

    上面赫然寫著:青州刺史賀蘭進明壞事做絕,人神共憤。只要益都城交出賀蘭進明,其他官員可以擔任原本職務不變。而永王殿下和銀槍孝節(jié)軍,也不會對城內團結兵和百姓做動粗。

    否則,將會視益都城內所有知情人為助紂為虐之人,城破之日殺無赦。

    看到這封專門沖著自己來的信,賀蘭進明頓時又驚又怒,下意識就要將這封信撕碎,卻是被劉展那鐵鉗般的雙手捏住了手腕!

    一切都在電光火石之間,一旁坐著的鄧景山根本就來不及反應。

    “使君,事關益都城內數(shù)萬人生死,您就這么粗暴要撕信,未免太過武斷了吧?”

    他一把將信從賀蘭進明手中搶了過來,匆匆忙忙看完后,眼中寒光一閃,臉上露出讓人恐懼的冷笑。

    “你也看看!”

    劉展將手中的信交給鄧景山,后者看了以后,同樣也是面色復雜。

    一人為大,還是一城為大?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鄧景山與賀蘭進明沒什么私交。他內心的陰暗想法,其實也覺得把賀蘭進明送出去,保全益都全城人,善莫大焉。

    但從公理道義上說,這樣做又很不道德,非常下作。

    而且并不能保證永王李璘就能言而有信,干掉賀蘭進明后不會拿別人開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