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潛伏的毒蛇-《盛唐挽歌》
第(3/3)頁
守邊是要守的,好處是沒有的。
在幽燕之地的分裂勢力,不需要什么“大義”。這里的大義,天然就是和平獨立!而在其他地方的分裂勢力,就得找一個名正言順的“旗號”了。
要么自立為王,要么擁戴朝廷,沒有第三種選項。
史思明看明白了這些,所以他希望自己“不動聲色”的與李寶臣做切割。
反正我不再打出反抗朝廷的旗號,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是我就是什么都不說,主打一個悶雞吃白米
看到耿仁智還有疑慮,史思明繼續(xù)解釋道:“近期加大力度招兵買馬,然后找長安朝廷討要糧餉,看他們給不給。李寶臣若是派遣使者,將使者趕走便是。”
耿仁智還想再說什么,但看到史思明心意已決,于是抱拳行禮道:“謹遵節(jié)帥之命。”
等耿仁智離開后,史思明將謀士平洌叫了進來。
“本帥欲擴軍,朝廷又遞過梯子來招安,你認為該怎么辦才好?
幽州糧草一直受其他州縣供給,缺糧要怎么解決?”
史思明翹著二郎腿詢問道。
平洌思索片刻,對史思明叉手行禮道:“節(jié)帥帶兵南下趙州、冀州等地,便無缺糧之憂。既然已經占據朝廷大義,攻城略地也是必由之選。”
“言之有理。”
史思明微微點頭說道。
平洌的想法,跟他基本一致。
史思明不想對外發(fā)檄文,但是會用攻城略地,來向朝廷證明“忠誠”!反正攻下的地盤都是自己的,又有什么關系呢!
“發(fā)檄文的事情,你以為如何?”
史思明又問。
平洌擺了擺手道:
“大可不必。李寶臣雖然不值得同情,但節(jié)帥還是需要他來牽制關中朝廷,防止朝廷剪除藩鎮(zhèn)。
關鍵時刻,拉李寶臣一把,也是應有之意。發(fā)檄文是作繭自縛,沒有必要。”
“嗯,正是如此。”
史思明點點頭,決定把李萼在幽州城內晾三天不理睬,時間過了讓他回去就行了。
發(fā)個屁的檄文!
“節(jié)帥,不如派人去洛陽,討要趙州、冀州的管轄權。李寶臣若是給,咱們就替他擋住河東來的兵馬。
若是他不給,咱們正好有借口師出有名。”
平洌嘿嘿一笑建議道。
不得不說,文人肚子里的花花腸子就是多,這一茬史思明可沒想過。
話說回來,接受朝廷的冊封但不發(fā)檄文,找李寶臣討要兩州的管轄權,做打仗和談判的兩手準備。
這一手確實是妙。
“甚好,去安排吧,事成之后重重有賞!”
史思明心情大好,直接揮揮手。
“請節(jié)帥放心,屬下這便去安排。”
平洌領命而去,簽押房內就只剩下史思明一個人。
他托起下巴沉思當前的局勢,細細想來,竟然發(fā)現目前幽州藩鎮(zhèn)處于極為有利的地位!
長安朝廷對于河東的薄弱掌控,使得河東唐軍處于半獨立狀態(tài),已經不受朝廷調遣。幽州這邊壓力大減。
李寶臣在洛陽擋住了關中唐軍東進的去路,使得幽州這邊處于戰(zhàn)略后方,可以安心的招兵買馬。
同理,李寶臣在應付關中那邊兵馬帶來的壓力就已經手忙腳亂了,幽州這邊不背刺他就已經要偷笑,這位寶辰大帥,又哪里有余力打到幽州來收拾史思明呢?
至于河南那邊,就更不必提了。估計會跟朝廷爭奪運河的主導權。無論是戰(zhàn)是和,都會牽扯長安那邊很多精力。
無論怎么看,幽州這邊都是“比較閑”的地方。
金角銀邊草肚皮,幽州正是處于金角的位置,戰(zhàn)略優(yōu)勢十分明顯!
這一波闖蕩,最后贏家,居然是我自己?
“難道所謂天命,正是加在我史某頭上么?”
史思明自言自語道,一時間信心膨爆!他忽然感覺,自己將來登基稱帝,好像也沒有那么遠吧?
要不,以后建個國,國號“大燕”?
史思明的野心一下子上來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