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566章 建國大業之暗流涌動-《盛唐挽歌》


    第(1/3)頁

    祭壇的選址與建立,百官人選的擬定,科舉的新開與選拔規則,募兵的數量與分配等等一系列雜事,都需要方重勇親力親為來拍板,不敢有絲毫懈怠。

    永王李璘登基稱帝的日子,選在上元節那天,一切準備工作,都在緊鑼密鼓中進行。

    在李璘登基之前,方重勇還有一場奠定“新朝”根基的仗要打,馬虎不得。

    這天晚上,方重勇站在汴州府衙書房里,盯著墻上的規劃圖,凝視沉思個不停。他一直在為汴梁城的事情操心,哪怕到了夜深人靜也沒法停下來。

    政治中心的必要性,對于一個割據勢力來說,再怎么看重也不為過。占據長安或者洛陽,會成為眾矢之的,無法安心發展,另起爐灶勢在必行。

    汴梁城改變的不僅是政治格局,還有經濟格局。物流的便利意味著商品經濟的覆蓋區域也會大大提升,各州稅賦轉運的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正因為重要,所以汴梁城不能馬馬虎虎隨便應付了事。

    按照規劃,汴梁城的外城,需要周長四十里,才能將幾條河流的主要渡口都囊括在內。而內城的規格,一般為外城面積的四分之一,而皇宮面積,又是內城面積的四分之一。

    表面上看好像皇宮就是一座宮殿,其實已經比軍事上比較常見,那種臨時修筑的營壘大很多了。所需要的錢財與人力也不少。

    李璘登基就好比是買新房一樣,起碼都有個毛坯房,也就是皇宮,才算是把事情糊弄過去。宣布登基就類比于買了期房,但房子還在建。

    可以暫時不住進去,卻不能一直不住進去,皇帝一直住州府衙門,那還叫皇帝么?

    所以現在所有的壓力全給到方重勇這邊了。

    “節帥,永王那邊沒有動靜,休書倒是送來了。百官的名單,由韋子春代表永王過目,沒有什么問題。”

    嚴莊來到方重勇身邊,低聲稟告道。

    李璘登基稱帝是各方共識,在方重勇“敲打”過李璘以后,那邊也沒什么好說的了。基本上所有的重要職位,都是由方重勇的親信把持。

    “嗯,意料之中。”

    方重勇將手放在背后,眼睛依舊是盯著墻上的地圖。賈耽繪圖的本事確實不一般,城池雖然只是描了個輪廓,但周邊的地形卻是繪制得很明晰。

    至于李璘那邊,屈服是必然,兒子離婚,兒媳改嫁這種事情糾結起來沒意思,改變不了什么。

    “節帥,李白志大才疏,讓他去長安那邊游說顏真卿,會不會……有些不妥?”

    嚴莊面帶迷惑之色詢問道。

    李白是什么德行,嚴莊感覺方重勇應該是最明白不過的,更何況他現在還是永王的親信。

    這種人能信任么?

    “李白除了會寫詩外,還有一個很厲害的本事。”

    方重勇轉過身,看著嚴莊說道。

    “本事?”

    嚴莊可不覺得李白除了寫詩外,還能有什么本事。

    “李白當然是有本事的,只是用法有些特別。罷了,這個無所謂了,反正他已經去關中了。”

    方重勇不想繼續談這個話題了,他轉換話題接著問道:

    “募兵的情況如何?”

    “回節帥,募兵令已經傳達下去了。節帥與銀槍效節軍威名在外,各州都報名踴躍。”

    嚴莊小心翼翼的答道,他其實對于方重勇是比較畏懼的,因為這個人總是可以提出比自己高明一籌的辦法。

    “如此便好。

    傳令下去,入冬之后,銀槍效節軍將會從各州團結兵中招募精銳,就不必對外發募兵令了。”

    方重勇對嚴莊下達了一條很“奇怪”的命令。

    “節帥,那樣的話,銀槍效節軍的兵員補充要推遲呀。”

    嚴莊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不過方重勇好像決心已定。他用不可置疑的口吻說道:“寧缺毋濫,直接招募進來的人不知根底,要不得這樣的。”

    建立基層黨組織什么的,在這年頭完全沒有可行性。所以要保證軍隊的戰斗力,只能采取“濾網”模式。

    即在“軍中選兵”,而不是“民中選兵”。這樣選出來的兵員只要經過短時間訓練,就能做到令行禁止。

    一場戰斗要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令行禁止,一切行動聽指揮。

    剛剛從百姓中招募進來的丘八,顯然不具備這個素質。

    嚴莊連忙點頭稱是,心中卻是認為方重勇太矯情了。這樣的辦法雖好,見效卻慢。

    大爭之世爭的是什么?爭的是時間呀!什么東西都沒有時間重要!

    一步慢步步慢!

    但嚴莊也知道,自己是無法說服方重勇的。因為他心中的戰略,跟方重勇心中的戰略,完全不一樣。

    方重勇似乎有放棄進軍長安,以汴州為核心取代大唐的計劃!

    這種想法,簡直是狂妄,大膽!在嚴莊看來,唯有以洛陽為新都方為上策!

    不過占據洛陽的問題在于,會被各方勢力群起攻之。也不能說方重勇的考慮沒有道理。

    正當嚴莊要開口提一嘴暫時定都洛陽的時候,書房門外有親兵稟告道:“節帥,有個自稱是洛陽故人的和尚前來拜訪,就在府衙門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