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長得帥也沒鳥用-《盛唐挽歌》
第(2/3)頁
李懷光忽然指著李萼大罵道:
“我們上次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大勝河北賊軍,砍死了皇甫惟明。原以為會天下太平,你猜怎么著?天子居然弒父殺君!
方大帥氣得隱退,那時候你們這些尸位素餐之輩在做什么?”
李懷光可不會在意顏真卿是不是宰相,哪怕知道李萼是顏真卿的鐵桿幕僚,罵人也一樣想怎么罵就怎么罵。
“如此,某這便回去稟告顏相公吧。”
李萼對著李嘉慶父子抱拳行了一禮,然后轉(zhuǎn)身便走。
話不投機半句多,還說個屁啊!
李萼也不想慣著李懷光。
主要是現(xiàn)在這件事,只有立場沒有是非,繼續(xù)糾纏下去,不過自取其辱罷了。
又有什么好聊的呢?
等李萼走后,李嘉慶這才長嘆一聲,教訓(xùn)兒子李懷光道:“人生在世常常有不得不忍之事,心直口快是大忌。道理是這個道理,但你不該說得那么難聽。”
不過這話李懷光似乎聽不進去。
他看著李嘉慶詢問道:“父親,天下為朝廷盡忠者,莫過于方大帥。你看看方大帥最后是什么結(jié)局?如果他不隱退,就會被顏真卿他們那幫人天天纏著,不累死都要煩死了。”
李懷光毫不示弱的與李嘉慶對視。
最后,還是李嘉慶敗下陣來,只是搖頭嘆息。
他們這些丘八,不是什么白眼狼。誰對他們有恩,誰是在利用他們,這些人心里都是有數(shù)的。
如果方有德還在,只要他下令出潼關(guān)作戰(zhàn),控鶴軍將士肯定都是沒有二話的。
但現(xiàn)在方有德已經(jīng)隱退了,而且原因也是人盡皆知。
如今朝廷又有困難,又想起他們這些丘八,要他們這些人出關(guān)作戰(zhàn)。
憑啥呀!
控鶴軍上下又不欠這些狗比的!
李懷光說話很沖,不講面子,但道理是沒有說錯的。只怕控鶴軍中如他這般想法的人,不是一個兩個。
要不然,李懷光也不敢在這里大放厥詞。
“先等兩天吧。你也暫時不要去長安了,等兩天再說,朝廷應(yīng)該還會派人來的。”
李嘉慶沉聲說道。
他心中很清楚,不出兵是不行的。控鶴軍的軍餉與糧秣,都是來自于長安。而長安的糧食大半都要通過運河輸送。
打通運河線路是必然之選,這也是關(guān)系到控鶴軍的軍糧,并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然而,也不能什么條件都不講,就被朝廷糊弄來糊弄去的。不把出兵開拔的賞賜給夠,想出兵潼關(guān)以東,門都沒有。
……
這天一大早,汴州開封縣外渡口熱鬧非凡。
從登州而來的漕船,在渡口卸貨。一匹又一匹駿馬,從船上慢慢走下來,這些馬匹看起來非常雄壯。
其實,人們印象里,大唐除了邊疆以外的地方根本不產(chǎn)馬,這是不對的。
大唐不僅在全國各地都有養(yǎng)馬的地方,而且馬匹產(chǎn)量極高,鼎盛時期,一年有五十萬匹以上。
馬匹已經(jīng)普及到了富裕一點的農(nóng)戶,怎么能說沒有馬呢?
只不過,馬和戰(zhàn)馬,完全是兩個概念。
大唐的習(xí)慣,是從草原民族那邊引進良馬來“育種”,以此獲得好馬作為戰(zhàn)馬。但這些馬在中原吃飼料養(yǎng)過一兩代后,由于各種客觀條件,會產(chǎn)生退化,最后只能馱物,不能用來騎乘。
如今的情況,馱物的駑馬好找,可以供騎兵使用的戰(zhàn)馬卻不好找了。
汴州的商賈與百姓們很少見過這么多駿馬,一時間也是愣住了,如同看稀奇一般的圍觀。
“滾滾滾!不要閑著沒事在這圍觀!”
何昌期帶著親兵,如同驅(qū)趕蒼蠅一般驅(qū)趕著人群。
今日他們心情大好,也懶得對這些好事之人動粗。
方重勇以前對他說過,看熱鬧找樂子是人們普遍的天性,這些人就像是蒼蠅一樣,殺是殺不完的,也沒有必要因此壞自己的名聲。
直接將他們趕走就行了,不要老是想著打打殺殺耍威風(fēng)。
“喲,這馬不錯啊。”
方重勇帶著幾個文官也來到渡口,一行人原本還算平靜的臉,立刻喜笑顏開起來。
“節(jié)帥,登州那邊送來的馬匹,整整一千匹呢!
該說不說,車光倩辦事利索得很。”
何昌期連忙上前迎接,語氣里洋溢著喜悅。
這些馬,將會優(yōu)先補充給他的部曲。
當(dāng)然了,方重勇雖然已經(jīng)將麾下幾個將領(lǐng)外放,但那也要等李璘登基稱帝后才能成行,要不然名不正言不順,難以服眾。
所以現(xiàn)在這些人都還在汴州,沒有去外地赴任。
“你父親辦事很得力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