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578章 霸總的憂患-《盛唐挽歌》


    第(1/3)頁

    汴梁城的皇宮,預計長五里,寬四里。

    看起來面積算是很大了,但實際上,這個面積是包括所謂“苑”的。

    另外,中樞的官僚機構,也會落戶于此。

    所以正兒八經蓋房子蓋宮殿的地方,也就不大了。

    這就是皇宮也分“內宮殿”與“外宮殿”的道理。

    內宮殿是皇帝與妃嬪居住,卻是非常小的。長寬都不到兩里,面積很小,但內宮墻比外宮墻要高得多。

    這是方重勇考慮到未來的中樞機構,一定會擴大規模,所以才留出了這么大一塊地方。

    不過哪怕是為了收藏各類文案與典籍,以及專屬于帝王的府庫,也應該把外宮殿建得大一些。

    這天開封縣郊外,民夫們正在挑土打地基。

    按照計劃,皇宮的建造,是要先把外墻粗建起來,圍成一圈形成“工地”,杜絕閑雜人等進去。然后再一點點修里面的宮殿與屋舍。

    雖然準備出兵鄭州,但修建宮殿的工程,卻一點都沒耽誤。畢竟,這是要明年秋收前就竣工的呢,工期非常緊張,并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的。

    “錢夠么?”

    方重勇對身邊的劉晏小聲詢問道,二人正在巡視工地,查看工程進度。

    “節帥,等我們攻下鄭州,奪取滑州,拿下許州,那不多的是流民嘛,哪里會有錢不夠的事情呢?”

    劉晏嘿嘿一笑說道。

    原來如此。

    方重勇恍然大悟?,F在宣武鎮各州,包括汴州在內,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都有各自的安排了。

    比如說,加強運河渡口的設施建設;比如說,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發展生產,以此安置流民什么的。

    再比如,在各州府建立軍工工坊,制作箭矢、弓弩等軍需消耗品。

    還要在汴州置辦了一個火藥工坊,專門生產火藥以為軍用,順便生產猛火油等物。

    各州都是急缺人力,實在是不方便抽調壯勞力去修什么宮殿。

    但這次作戰要是成功了,多出來好幾個州,又怎么會缺壯勞力呢?

    劉晏的話很糙,但道理不糙。

    發展的問題,只能用發展去解決??梢姽湃司鸵呀浺庾R到了這個問題,也知道關起門來發展,那是一潭死水,根本玩不出什么花來。

    “發行一些十文錢面值的鹽引,作為將士們的獎賞,讓他們用這個去市面上買所需的貨物,也方便找零。

    國家要能夠掌控貨幣的發行量,不能讓那些奇奇怪怪的替代品流通。長此以往,是要出大事的?!?

    方重勇耐心告誡劉晏說道,這個道理,現在這個時代能懂的人不算多,哪怕唐代的商品經濟并未因為戰亂而停滯,反而是因為戰亂而加速發展。

    元代紙幣前期成功的一個小竅門,就是發行了小面額紙幣,增加了流通渠道。

    唐代的情況很特別,是屬于商品經濟發展得非常好,但是官府認知,又極為落后保守,以至于形成了一種錯位。

    也可以說是差那么一層紙沒有捅破而已。

    長安中樞其實一直都存有“銀鋌”“金鋌”“金銀開元通寶”之類的純貴金屬代幣,這些東西,并不是拿來在市面上流通的,它的用法非常特別。

    過去是行軍大總管,現在是節度使或者直接就是戶部侍郎(戶部尚書不參與實際政策執行),將這些高純度的貴金屬拿出來,交給那些大商人,大貴族,大世家們,找他們“購買”糧食、布匹等物資。

    名為購買,實則幾乎等同于白拿。若是直接按市場價算,這些貴金屬能買到的物資,連這種方式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這種大規?!安少彙保瑢嶋H上則是大唐用國家信譽,來保證這些大商人、大貴族、大世家未來的利益。

    也就是說,我是給你面子,才用這些東西跟你換,這是你的榮耀。

    一般人我還不找呢,找你是看得起你。所以不要跟我討價還價,你還不配。

    類似種種,大貴族政治的風氣很濃厚,商品交易反倒是其次。

    所以方重勇當初就很篤定,李晟拿著一小壇黃金做的開元通寶錢幣,就一定能讓蘇家把蘇娘子嫁給賈耽,而且對方一定不敢收。

    換言之,其實執政的相公們,早就知道國家信譽可以作為貨幣的“幣值”,使用方法也是簡單粗暴。

    他們只不過是思維還站在“大貴族”的角度,去看待商品經濟的各種問題。而對于那些看起來更好的辦法,覺得是多此一舉。

    因為不需要,所以不搞了。

    這是一種路徑依賴和思維懶惰,也是人之常情而已。

    畢竟他們受到了時代的局限。

    很多人甚至認為保守的農耕經濟,就應該是永久形態,如張九齡就是秉持這樣的想法,應該加強國家的中央集權,包括經濟集權。

    方重勇現在玩的“小小的”鹽引,卻是另外一種思路。這種鹽引,是一方面跟實物綁定,有食鹽為價格背書,另外一方面,又是以“國家信譽”來背書,來加入杠桿。

    發行的既是等值交易的貨幣,又是有國家信譽作為杠桿的“代幣”。

    堪稱這個時代的貨幣“神器”。

    看似不起眼,實則這種政策的技術含量很高。

    “節帥這個鹽引之策,非常厲害,特別是鹽稅少?!?

    劉晏心悅誠服的對方重勇叉手行禮說道。

    只有專業人士才能明白其中的厲害。

    鹽不收高鹽稅,鹽引就能保值,因為將來宣武鎮以外的地方,鹽價必然會漲上天。鹽引是在實質性的輸出通脹和吸血那些高鹽稅地區的財富。

    鹽稅確實是不多收了,但鹽引實際上會形成一種天然的“貨幣稅”,最后錢兜兜轉轉還是進了汴州官府的口袋。

    總而言之,就是靠這個,官府控制了貨幣的發行量,并且擠兌了其他貨幣的生存空間。當然了,與之對應的,還是需要準備一些銅幣作為輔助,以應對突發狀況。

    “節帥,登州鹽場的開發速度很快,現在已經開始產鹽了。下官預計一兩年內,鹽場就能鋪開,今后就只剩下逐步完善工序增產,培養熟練的鹽工而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