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603章 敲山震虎-《盛唐挽歌》


    第(2/3)頁

    如果李淵在起事的時候就立下太子,無論是不是李二鳳,都不會發(fā)生后面慘烈的玄武門之變。

    試問今日大堂之中,又有誰會站出來阻止李璘立太子呢?

    這個禁忌,起碼在唐朝,是無人會觸碰的。

    “嗯,確實如此。”

    李璘輕咳一聲,掩飾內(nèi)心的尷尬與緊張,這話說得有些言不由衷。

    就好像很多人受到朋友邀請時,找了個蹩腳的借口,最后還說一句“下次一定”之類的廢話一樣。

    他環(huán)顧四周,竟然找不到一個替自己圓場的人!

    “既然是這樣,請陛下告知我等,誰為太子?

    無論是哪位皇子,總得有一人是太子吧?”

    方重勇咄咄逼人,向前邁了一步,看起來不怒自威。

    “這……”

    李璘一時間語塞。

    他本就不想立太子,現(xiàn)在被逼問到立誰為太子,這個問題要如何去回答呢?

    高尚在一旁著急,卻又不方便發(fā)表看法。他作為宦官,要是此刻開口,被人找由頭打死在這大堂之上,也不是什么難以想象的事情。

    此時此刻,也只能看李璘自己的了。

    不立太子,是絕對不行的,但也可以稍微拖一拖時間。

    在有成年皇子的情況下立太子,本身就是應有之意,會獲得絕大部分中立立場的人支持。

    方重勇提出立太子,就是站住了大義。再加上他手里有兵馬,又有一幫文人為他搖旗吶喊。

    李璘這個孤家寡人怎么抵擋得住?

    看到李璘似乎有些左右為難的樣子,方重勇對其叉手行禮道:

    “陛下,立太子之事,十分重要,關系國本。

    即便今日不能決定,也不能老是拖著。微臣以為,三日之后,再來這里商議立太子之事如何?”

    他隨即往后退了一步。

    今天可以不給答案,但是三日之后,必須要定出來太子的人選!

    否則,就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了啊!

    你不會真以為自己是實權皇帝吧?

    方重勇已經(jīng)是圖窮匕見,不給李璘任何退路!

    “如此,也好吧。”

    李璘長嘆一聲,知道這次是不小心著了道,干脆認慫,等回陳留縣以后再與幕僚們好好商議對策。

    “朝會繼續(xù)!”

    高尚扯著嗓子大喊了一句。

    “陛下,春耕馬上要開始了,丈量土地正當其時。

    由國家贖買土地,建立公田的法令也是箭在弦上。

    微臣建議從明日起,便在治下州縣進行檢地,統(tǒng)計戶口之事。

    請陛下恩準。”

    方重勇走上前來,將一封奏折遞給高尚。

    “贖買”土地的大活終于要上馬了!這是關系到目前汴州的草臺班子,還能不能繼續(xù)往下唱戲的大事。

    李璘也是面色凝重。

    他明白,在這件事上,他跟方重勇的目標是一致的。

    收不了大地主大豪強手中的土地,李璘自己也沒好日子過!

    他和方重勇的分歧,主要是這些土地該不該分給那些泥腿子。

    既然最大的地頭蛇滎陽鄭氏已經(jīng)服軟了,那么這次贖買行動,就沒什么事情好顧忌了。

    直接亮刀子吧!不服的直接送全家上路!

    “準了,務必要給朕狠狠的檢地。把那些大戶家中匿藏的土地,還有藏匿的戶口,全都給檢出來!”

    李璘惡狠狠的說道。興奮之余,卻是看到高尚眼中無奈的目光,他才明白自己似乎是說了不該說的話。

    于是便立刻閉口不言了。

    方重勇身后一眾臣子都看傻眼了。

    很多事情,確實是可以做。

    但是絕對不能說,更不能大肆宣傳。

    最起碼不能由皇帝來開口。

    比如說現(xiàn)在“贖買”土地的事情,就跟搶劫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只不過搶的主要是那些有田有錢,卻無權無門路的大戶。

    無論怎么說,官府總得有官府的吃相。這畢竟是吞沒私有財產(chǎn)呀,怎么能跟個土匪一樣,搶到東西就不撒手呢?

    李璘這個皇帝居然說出那樣的話來,足以見得其政治素養(yǎng)很低。思維還沒擺脫藩王的層次,遠遠達不到帝王的水準。

    “陛下,微臣這里有事啟奏。事關中樞官員的俸祿,各州縣官員的收入,請陛下過目。”

    劉晏也將奏折遞了上去。

    過場還是要走的嘛,畢竟李璘是名義上的皇帝。雖然官員俸祿的事情,方重勇跟幕僚早就已經(jīng)定好了基調(diào)。

    官員俸祿以財帛為主,實物為輔,伴隨有隸屬于官府的“官廨田”產(chǎn)出。

    可謂是考慮了“歷史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十分完備了。

    這些規(guī)則,密密麻麻一大堆,李璘連看都看不懂,更別說這些俸祿發(fā)的合不合理,科不科學了。

    果然,這位新帝王一看到這些枯燥的陳述,就感覺一個頭兩個大。

    他隨手將其放在桌案上說道:“就照此辦理吧。”

    緊接著,在場的大臣,一個接一個的將手中的奏折遞上去。李璘啥也不懂,根本說不上話,事前也沒有參與到政務的制定當中。

    他感覺自己就跟一個提線木偶差不多,只能點頭稱是。

    甚至韋子春說起在汴州建立“官舍”,開太學,并創(chuàng)建“德文館”的建議,李璘都不知道該怎么去運作。

    哪怕是草臺班子,每一項政策里面,都會有“公義”和“私貨”,都會有相應官員的小九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