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人與人不一樣-《盛唐挽歌》
第(2/3)頁
“放心,只要好好替本相辦事,以后你的名字就可以改一改了。”
方重勇意味深長的拍了拍馬待封的肩膀說道。
“改名字?”
馬待封疑惑問道,他還沒跟上方重勇的腦回路。
“馬待封,總覺得壯志未酬。待你功成名就,也該改名叫馬耀祖吧?”
方重勇忍不住揶揄道。
“啊?哈哈哈哈,是啊是啊,謝右相吉言。下官將來若是能一展所長,定要將名字改為馬耀祖。”
馬待封哈哈大笑道,心里像是吃了蜜糖一樣。
……
當(dāng)淮河一線戰(zhàn)火燃起之時,黃河以北的鄴城周邊,也不太平。
史思明親率大軍五萬,分別屯兵鄴城以東的堯城,以及鄴城以南的湯陰。兩支軍隊合力,仿佛一把鐵鉗,將鄴城狠狠夾住!
湯陰是前往衛(wèi)州的門戶,史思明的意圖很明顯,干掉李歸仁后,衛(wèi)州的守軍便會不戰(zhàn)自降。
而且在湯陰屯扎一支兵馬,可以擋住南面來的所謂“援兵”。
史思明這一手就顯示出自己用兵的水平來了,他并不是急吼吼的把所有兵馬都派出去,把鄴城圍一個水泄不通。而是先占周邊城池,然后再建營寨,壓縮李歸仁部的生存空間。
這種部署,妙就妙在:旁人若是想救,也沒法占便宜,依舊要真刀真槍的跟史思明拼消耗。
對于史思明的這種嚴(yán)謹(jǐn)打法,李歸仁完全沒有任何辦法。有幾次她趁著夜色,派兵去偷襲史思明大軍前出到鄴城周邊的營寨,都是先贏后輸,最后灰頭土臉的退回城內(nèi)。
幾次試探之后,李歸仁也躺平了。
而且,無論是李寶臣,還是方重勇,他們的所謂“援兵”,也都一根毛都沒看見。
這天夜里,史思明忽然接到一封信,是李歸仁的親信劉龍仙寫的。在信中,劉龍仙對史思明描述了鄴城內(nèi)的亂象,那幾乎是一天都快守不住了。
還說李歸仁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惶惶不可終日”。
他不想跟著這個人一起走到黑了,他只想進步!請史思明收留!
劉仙龍約定,就在最近這幾天,不確定是哪一天,但一定是晚上。他會在鄴城東門附近放火,然后打開城門。????但見火起,史思明便可以派兵入城,必能成事!
史思明收到信以后,將軍師平冽找來,二人商議對策。
“劉龍仙,會不會是誆騙朕呢?”
史思明有些疑惑的詢問道。
其實他內(nèi)心已經(jīng)篤定,劉龍仙不可能耍什么花樣,只不過還是希望有人能“勸說”自己罷了。
“陛下,這件事又不難決定。不妨先答應(yīng)下來,事到臨頭了,派一驍將,去試一試劉龍仙有什么打算不就好了么?
鄴城被圍死了,外無援兵,內(nèi)無存糧,劉龍仙就算搞出什么花樣來,就算得手了,又能有什么用處呢?”
平冽說了句公道話。
雖然不能排除劉龍仙玩花樣的可能,但從常理上說,這樣的可能性太小了。即使玩了花樣,也不過是在作死,將來被史思明掛旗桿上而已。
“言之有理。”
史思明點點頭道,其實他也是這么想的。站在劉龍仙的角度看,即使真的耍套路贏了,也如同野狗咬了史思明一口。又咬不死,何苦這般掙扎呢?
“陛下,您覺得派誰去比較好?”
平冽對史思明叉手行禮問道。在他看來這件事只是小事,應(yīng)付一下得了。
“朕,這次親自領(lǐng)兵。”
史思明緊握拳頭說道,自信滿滿。
聽到這話,平冽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這件事,如果其他人去辦,對于史思明來說,是完全無所謂的。
反正就算出了意外,死的又不是他?就算損失,也損失不了多少兵馬,兩三千人頂天了。
但史思明自己親自帶兵去夜襲鄴城,那結(jié)果就……很難說了。
“陛下,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您帶兵夜襲,風(fēng)險太大了。”
平冽連忙勸阻道。
“朕登基稱帝,麾下部眾或有不服,人心不齊。朕如果每次作戰(zhàn)都躲在后面,更會讓人輕視了。
現(xiàn)在這么好的機會,不去怎么行呢?”
史思明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在他看來,不去,那是肯定不行的。
史思明和方重勇、李寶臣這些人的情況不一樣。那些人雖然是扶持傀儡上位,但也算得上是“名正言順”,一般人也說不出個不妥來,因為終究還是李唐宗室的人當(dāng)皇帝。
國號也依舊是“唐”。
但史思明是自己稱帝,建國“大燕”,
他本人,必須用戰(zhàn)功去打出一個正統(tǒng)性來。幽州等地,私底下不服史思明的人有很多。
如果關(guān)鍵戰(zhàn)役假于人手,則很可能會逐步失去對軍隊的掌控。
這次劉龍仙投誠的事情,外人都不知道。史思明如果利用這個機會擊敗李歸仁,那么則可以極大提高麾下軍隊的向心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