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boss直聘-《盛唐挽歌》
第(1/3)頁
上次考試是在貢院,這次的“復試”,因為考生數量大大的減少了,所以將考場設在了開封府衙的大院內。
因為是寫策論,所以方重勇定下的規矩,是直接開卷考試。
無論考生帶什么參考書都行,還特意聲明:即便是夾帶,也是可以的。
不過經過上次院試的洗禮,這次已經中舉的考生都學乖了。他們心里都清楚,以官府在這次考試表現出來的套路,無論帶什么書,帶什么資料都是沒用的。
如果不是有礙觀瞻,他們恨不得光著身子進來參加考試!以示坦蕩豪邁!
果不其然,拿到試卷后,考生們再次驚出一身冷汗。
這次院試的題目就只有一個:如何讓大唐再次偉大。
是啊,怎么讓大唐再次偉大呢?現在大唐都已經四分五裂了?。?
方重勇自認為自己做不到這個。
所以他特別想看看在場的這些睿智考生們,能想出什么好辦法來。
畢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方重勇漫不經心的在考場中穿行著,慢慢的踱步,時不時就會停在一個考生面前,看看對方是怎么寫的。
不得不說,人才還真的有。
他看到有個叫“肖穎”的中年考生,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通,似乎是在“指點”汴州朝廷怎么用兵。
這個人的方略,簡單說就是:依靠運河,掌控天下的財權。先南下兩淮,再過江攻略江東。最后兵分兩路,一路攻河北,一路攻荊襄。
搞定這些之后,兩路夾擊關中,待關中平定后,再取蜀地。
具體策略嘛,便是南面以收買與壓服為主,北面以征討為主,先南后北的次序絕對不能亂。
你說這個方略有道理么?
那是相當有道理,幾乎跟方重勇所設想的一個模子刻出來。
但有用還是沒用呢?
完全沒用。
這些都不過是在紙上談兵而已,不比當年的趙括聰明多少,說不定還不如。
當然了,這只是考卷而已,不能對其有過高的奢望。
有這種大局觀,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人才了。只不過憑這點東西想救大唐,恐怕還是想得太美了。
走著走著,方重勇在某個考生的桌案前停了下來。這個人就是他之前親自考察過的李勉。
只見這位考生,在卷子里面寫道:
大唐的四分五裂,是因為失去了所謂的“道義”。
而這種道義,并不是指皇位有沒有正常傳承,而是國家沒有在對百姓進行有效的治理。
所謂有效的治理,那便是奸邪之人,要被及時的處斷。哪怕他身居高位,也不能手軟,不能將其放過。老弱殘疾,背井離鄉的苦難之人,官府和民間要能夠及時進行救助。
只有朝廷對百姓講道義,這樣的朝廷才會樹立威信,才能做到一呼百應。
大唐落到如今的境地,便是因為奸邪之人有恃無恐,因為該交稅的人不交稅,因為該管事的人沒管事!
只有把這些糾正過來,大唐才可能恢復正常。否則,朝廷就算是名義上統一了天下,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再次陷入困境。
看到這些,方重勇大為驚嘆。
唐代能有這種見識的人,已經不多了。
生產資料的占有模式,是社會制度的本質與根基,但卻不是社會制度的細節和全部,更無法確保社會治理的效果。
社會制度的細節,在于具體的治理方式與治理手段,而實現這些的關鍵,又在于吏治。
也就是說,朝廷先得把官員管好,官員們才能把百姓管好。要不然,還不如放任自流什么都不管呢!
這個道理雖然樸素,但敢于將其說出來,捅破畫皮,卻是很不容易的。
果然,越是開卷考試,越是能看出考生的水準啊。
真正的死記硬背,其實不過是為了擴寬錄取面罷了。在這個貴族政治依舊有效的時代,貴族們的綜合素質,要比寒門之家走出來的人強太多了。
最起碼從小所受的教育質量就不一樣。
這也是為什么所謂的科舉,并不能解決封建時代所有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是一個寒門之家的子弟參與這場考試,估計他也會很抓瞎。
救大唐,他不會呀。沒學過,甚至都沒去想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