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白拿的錢財-《盛唐挽歌》
第(2/3)頁
說難聽點,不死也要脫層皮。
如果安守忠贏了汴州軍,其實也并不能高枕無憂。
因為汴州朝廷掌控了數十個州,實控了河南、膠東、淮南、浙西等地,浙東剛剛平叛完成,還在整合之中。
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沒事顯然是不能輕易招惹的。
如果輸了,則會更慘。被人攻打后投降或許還能活命,率先出手挑釁,輸了以后人頭肯定要被掛城門以儆效尤。
左右都是個死!
“這是萬不得已時,拖關中下水的玉石俱焚之策,現在還言之尚早?!?
安守忠搖搖頭,顯然并不認同這種形同自殺的辦法。
“大帥或可表面答應使者,佯裝接旨。只要關中那邊派官員來赴任,我們就半路上……”
李庭望用手掌在脖子處比劃了一下。
洛陽周邊水多,別處來赴任的官員落個水什么的,也很平常吧?
不得不說,這種下三濫的辦法,還真是個好辦法。
雖然,也是治標不治本。
“這樣也不是不行,只不過關中洛陽近在咫尺,往來不過數日而已。洛陽這邊剛剛有官員遇害,那邊又在催本帥回關中赴任,如此一來……也拖不了幾日,終究還是會露餡的。”
安守忠擺了擺手,面色黯然。
之前,他已經跟關中朝廷,奏折來回對壘了幾個回合了。能找的理由也都找了。
還是那句話,藩鎮如果是忠于朝廷,那朝廷便可以自由任命節帥。而藩鎮若是不肯聽從朝廷的任命,則是不忠于朝廷,一旦有風吹草動,兩邊就會打起來。
這便是所謂的“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安守忠想用這點套路哄騙關中朝廷,那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李寶臣本就是藩鎮節帥,跟在皇甫惟明起兵的!
現在的關中朝廷,本身就可以算是“造反成功”。
“大帥,不如奉汴州的朝廷為主,但也不發檄文討伐關中朝廷,如此左右逢源,可否?”
李庭望又建議道,心中膩歪透頂。
安守忠這廝就是想吃魚還嫌腥,這也不行那也不要,哪個開國皇帝不是尸山血海里面殺出來的!關中那幫狗賊,殺了便是!
猶豫個雞兒呢!
他心中雖然在罵安守忠,卻也不敢表露在臉上。如李庭望這般當初跟隨皇甫惟明起兵的叛將們,如今也感覺到什么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
當初起兵之時的激情冒險,改朝換代的宏大敘事。到最后穩定下來,還是變成了擔驚受怕,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軍旅生涯。
這樣的生活,并不是他們想要的,只是事已至此,已經無法改變現狀,只能混一天算一天。
正在這時,親兵推門而入,給安守忠遞過來一張拜帖稟告道:“安大帥,皇宮外有汴州來的使者求見?!?
“好!快請!”
安守忠激動的從座位上站起身,接過拜帖,一目十行的看完。基本上都是廢話,唯一有用的信息,是前來拜訪的這個人,叫李棲筠。
在唐代的貴族圈子里面,去別人家拜訪時需要下拜帖,當然了,普通人家就不必這種繁文縟節了。
拜帖是貴族圈子里面拜訪別人時所用的名帖,類似于的名片,只不過會寫一下基本來意。在唐代,拜訪別人時,首先要遞上拜帖,如果對方同意,才能上門拜訪。
安守忠心中暗想:汴州那邊誠意很足,很有派頭。
他這樣的丘八,以前接見什么人,拜訪什么人,那都是直來直去的,從未有過“拜帖”這種玩意。這次來的人,只怕是在官場混過很久的老油條了。
安守忠想到了很多事情,面色卻是平靜了下來。
很快,李棲筠被親兵帶了進來。一見面,安守忠就感覺李棲筠很有風度,雖然衣著樸素,但氣質確實不一般。
“接到安將軍的信,我主非常關切,特意讓李某帶著禮物來一趟洛陽,禮單在此?!?
李棲筠從懷里拿出一份禮單,雙手呈上,遞給安守忠。
“禮物已經送到安將軍府上了?!?
他接著補充了一句。
安守忠眼睛已經看直了,禮單上面都是些金佛啊,銀質餐具啊,成箱的銅錢啊什么的。
確實很有誠意。
他立刻就露出了笑容,將禮單交給李庭望,后者也是看直了,沒想到汴州那邊出手居然如此闊綽!
“是天子的意思,還是方大帥的意思呢?”
安守忠瞇著眼睛問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