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666章 劍指渤海國-《盛唐挽歌》


    第(2/3)頁

    “末將知道了?!?

    韓游瑰領命而去。

    ……

    雖然人們還感受不到春天的氣息,但運河上原本結得死沉死沉的冰面,也已經變得薄如蟬翼。運河上已經有大船在破冰前行,岸邊還有船夫在拉纖。

    已然是一副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景象。

    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步騎皆有,穿著汴州禁軍的黑色軍服。

    軍中旌旗招展,浩浩蕩蕩向東而去。

    他們沿著白溝岸邊而行,看樣子是要沿著白溝前往巨野澤,那邊有個規模很大的渡口,船只的數量也足夠運兵。估計隊伍走到巨野澤的時候,河面上的冰已經完全消融,到時候就可以乘船前往登州了。

    這同樣是經過汴州的一條漕運大河,乃是從膠東的海邊到汴州的主要水路,可謂是一條僅次于隋唐大運河的生命線。

    沿途百姓也好,商賈旅客也罷,都將這支軍隊看在眼里。偌大的帥旗上,白底黑字,寫了一個“方”字。

    豎著的軍旗上四個字:銀槍孝節!

    汴州禁軍東征了,要往哪里去?

    人們心中不禁暗暗思索,尋思著膠東似乎也沒有戰亂啊,難道是要從膠東出海,在幽州登陸,閃擊史思明?

    但有神秘的好事者到處宣揚說:渤海國國主大門藝病故,秘不發喪。大門藝侄子大欽茂,向大唐借兵繼位。大門藝之女,乃是方清妾室,已育有一子。此子將來說不得會繼承渤海國。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個傳聞以驚人的速度發酵,待傳回汴州的時候,已經成了“方清送妾生子去渤海國登基”了。

    說得有鼻子有眼,邏輯通順。

    為了子嗣,也為了疆土,出兵渤海國,這貌似很合理的吧?

    一時間汴州民間議論紛紛,有人竟然拿這件事,跟當年太宗討伐高句麗相提并論。

    如今大唐四分五裂,居然還可以干涉周邊外藩國主廢立。讓人不得不感慨,大唐果真是水深不見底,虎死不倒威啊。

    不過這支軍隊領頭之人,卻聽不到類似的議論。做戲做全套,他們這一路上走得很慢,走走停停,但凡有集鎮與縣城,軍隊都會停下扎營,并不著急趕路。

    幾天后,遠征渤海國的隊伍行進到曹州宛朐(山東菏澤城區以西20公里),這是一座大城,光是戶口在冊的就有三萬戶,縣城外圍又形成了一道沒有城墻的“外城”。由于在白溝邊上,漕運發達,因此城外渡口處非常熱鬧。

    并未受到多少戰亂的影響,或者說這兩年迅速恢復了元氣。

    曹州曾經產“魯錦”,馳名大唐。

    雖然織布工藝很一般,但用色大膽不拘一格,給人以鮮明豪放之感,受眾甚廣。方重勇安頓好兵馬后,帶著何昌期、崔乾佑等人在宛朐城外的商品閑逛,就看到了曾經一度消失的魯錦。

    “這種布也有人買嗎?”

    護衛打扮的何昌期小聲嘀咕道。

    其實他說的是廢話,因為就在此時此刻,賣魯錦的商鋪就人來人往的,顯然生意很好。

    “天下稍稍安定下來,百姓們自己就可以找到出路。”

    方重勇擺擺手隨口說道,壓根就懶得搭理何昌期。何老虎就喜歡那種華麗又細密花紋的衣服,不稀罕粗紋路又單色調的那種。

    其實各地的特產,都有其誕生的背景和需求。某人不喜歡只是因為他不在這里生活而已。

    “大帥,我們帶兵去登州,汴州不要緊么?如今河北可不算太平啊?!?

    身邊同樣是護衛打扮的崔乾佑,憂心忡忡的詢問道。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他其實是想坐鎮汴州的,不過看上去方重勇另有安排。

    在崔乾佑看來,這次登州之行,很可能也只是跟大欽茂客套客套。真要出兵渤海國,那是不可能的,至少方重勇不會親自帶兵去。

    他就是這么認為的,然而方重勇沒有任何明確表示。

    眾人來到路邊的一間茶樓,里面很多人,正在聽一位說書先生說書。說書的內容,正好是“永王讓國,方清不受”。

    說書興起的時間不長,劇情也不長,但是書的種類很多。

    方重勇找了個雅間聽書,劇情已經進展到永王李璘登基稱帝,然而管理不好天下,以至于民怨沸騰。

    李璘向方清提出禪讓,但被對方堅決推拒,最后只好將軍政大權交給方清,然后自己當個太平天子,什么事情也不管,整天就泡在女人堆里了。

    “這說書的把那狗皇帝說得太好了?!?

    何昌期抱怨了一句,卻看到方重勇面露思索之色。

    “大帥治理天下,成果有目共睹,如今已經是民心所向啊?!?

    崔乾佑不動聲色說道。

    其實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或許茶樓里曾經也有方清是亂臣賊子的書,但很快說這種書的說書先生,就會因為各種原因消失不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