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亂局再起-《盛唐挽歌》
第(2/3)頁
二者里面總有一個是真的,甚至兩個都有可能是真的。
換言之,在李寶臣看來,關中人只要知道他能打就行了。最好馬璘是個草包,什么也不會,這是最好的。
否則,李寶臣能干的事情,馬璘若是也能干。那關中天龍人,為什么要指望寶臣大帥的保護呢?
想明白這些細節,馬璘后背瞬間濕透了,全是冷汗!
這份調令,只怕是……不懷好意啊!
馬璘心中陰搓搓的想道。
然而拒絕也不好拒絕,因為李史魚在華陰,管著糧倉,負責調撥糧秣。一旦馬璘不聽軍令,馬上斷糧,然后以宰相的名義罷免馬璘的官職。
那時候,要不就魚死網破,要不就認栽,馬璘可以選的路子也不多。
這支軍隊,是“朝廷”的軍隊,而非是他的私軍。真要鬧起來,馬璘不占理。
“孫將軍,你有何良策?”
馬璘面帶愁容問道。
“馬將軍修書一封,就說黃河浪急,時不時還能見到浮冰,乘船有些危險,走水路實非良策。
不如走軹關,陸路安全。
大帥既然已經平定洛陽,末將晚幾天也不打緊。”
孫志直嘿嘿冷笑了一聲,接著說道:“倘若李寶臣杳無音信還好說,他若是再寫信或下令催促,則必定有詐!馬將軍東行走慢點,少帶點人。末將以為,李寶臣就是想控制蒲州!”
潼關已經在李寶臣的控制之中,若是蒲州也被控制,則關中通往東面的入口已經被堵死。
李寶臣是想做什么?
馬璘不寒而栗。
之前長安出的那些事情,還沒過去多久呢!
他也不是想為某些人豁出性命,只是,李寶臣如果要做什么,馬璘被殃及池魚是難免的。
他如何能當做沒看見?
“如此,會不會不太好?”
馬璘有些不確定的詢問道,老實說,這些都是他和孫志直的推斷而已,而李寶臣只不過是“正常”的下達軍令而已。
如果一切都只是他們兩個的猜測,事后也會授人以柄,搞不好還會掉腦袋!
這件事不好辦了。
“這樣吧,你帶五千兵馬,走軹關。
馬某帶五千人留守蒲州。
看看李寶臣到底搞什么鬼。”
馬璘點點頭說道。
孫志直無奈,這種搞法兩頭不靠,無論如何都會吃癟,又是何苦呢?
李寶臣擺明了是想血洗長安啊,要不然不可能把馬璘支出關中。
但他不是主將,說了也不算,只能長嘆一聲。
很快,孫志直便領兵五千,前往軹關。他打算等到軹關后,再視情況,決定要不要跟河陽三城的守軍換防。
而馬璘則是跟李寶臣寫了封信,水路送到洛陽,信中把他與孫志直商議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全都說了一遍。
總之就是:我已經派副將,帶了一部分兵馬過來,算是執行了軍令。但蒲州十分重要,不如等你派兵來蒲州后,我再出發。要不然蒲州丟失的責任,我馬某人擔當不起。
……
北中城城頭,李惟岳看著父親李寶臣給自己派來的一些殘兵弱兵,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內心充實著不滿。
在李寶臣計劃中,此刻戰爭已經結束,關中朝廷也達到了既定目標:即收復洛陽與河陽三城,收拾安守忠,收拾李懷光和控鶴軍。
可以算是全勝收場。
如今這些戰略目標都已經達到,至于收拾鄴城的李歸仁,乃至跟汴州那邊掰掰手腕,那不是這一次出征可以辦到的。
戰爭準備都不夠,也無法長期維持出兵的狀態,浪戰必敗。
此事還要從長計議。
河陽三城,相對于洛陽而言更安全,而且更加狹小,更容易防守。
李寶臣將這次大戰后的傷兵,還有軍中羸弱者,都一股腦的塞到北中城,其實也是有意鍛煉一下嫡子李惟岳。
讓他可以找個機會收買人心。
說實話,李寶臣對這個嫡子有些失望。因為對方的能力與心智,明顯不如庶長子李惟誠,眼高手低辦事浮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