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685章 驚魂上源驛-《盛唐挽歌》


    第(1/3)頁

    開封縣城外,一個傳令兵高舉戰(zhàn)旗,策馬飛馳。

    他一邊“飆車”,一邊還在大喊:“光復(fù)!洛陽光復(fù)!”

    引得街邊人人側(cè)目。

    如今開封縣城已經(jīng)不是“主城”,那個外城郭尚未合攏的“汴梁城”,才是真正的主城大城都城。

    這般在“都城”的街面上縱馬,如果說不是得意忘形了,就是故意為之,故意要讓整個汴州的人都知道,汴州朝廷拿下洛陽了。

    畢竟,洛陽曾經(jīng)是“副都”,“兩京”之一。如果只是被“賊寇”占據(jù),那自然是沒什么好說的。

    可是被“朝廷”光復(fù)了,政治意義就大不一樣了。

    狀元樓前,剛剛給一群鄉(xiāng)下孩子教習(xí)識字完的蕭穎士,看著騎手從眼前一晃而過,感覺白駒過隙,時光倒轉(zhuǎn),又回到了當年信安王李祎收復(fù)石堡城,戰(zhàn)報傳回長安的那一幕。

    像!太像了!

    雖然時間不一樣,地點不一樣,周圍的場景也不一樣,但那種要取便取,舉重若輕的氣勢回來了。

    “天下還是那個天下,可惜天子已非天子了。”

    蕭穎士搖頭嘆息,他教書了幾個月,感慨良多,也深受啟發(fā)。

    方清之才,勝過李璘千倍。就這狀況,李氏要如何奪回權(quán)柄?

    一切都過去了,再也回不去了。

    蕭穎士嘆息之間,看到一個穿著緋色官袍的年輕人向自己走來,那股得意勁,隔著老遠就能聞到。

    不用說,只可能是元載了。

    “喲,這不是蕭教習(xí)嘛,這幾個月在汴州還住得慣么?身上財帛可還夠用?要不要元某資助你一點呀?

    有事盡管開口嘛,畢竟元某曾經(jīng)也拜你為師過,對吧?”

    元載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對蕭穎士出言不遜。

    “你本是李氏的臣子,如今卻成為方清的心腹,你自己到底在做什么,難道心中不明白嗎?”

    蕭穎士微微皺眉反問道。

    誰知道元載面露不屑,大言不慚道:“先帝之陵尚在,你這么忠心,為何不去守靈?”

    這話誰能回答?沒法回答!

    蕭穎士無言以對,只得搖頭嘆息道:“你現(xiàn)在靠獻媚于新主,飛黃騰達了。將來大起大落的時候,可別忘了你今日之嘴臉。”

    這話徹底將元載激怒了。

    其實今日汴州軍順利攻克洛陽的消息傳來,元載的心情是相當雀躍的。畢竟,這里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甚至還不小。

    到時候論功行賞,肯定少不了他的。

    路過此地純屬偶然,在蕭穎士面前顯擺顯擺,不過是那種“富貴不還鄉(xiāng),如錦衣夜行”的心態(tài)。

    汴州這邊絕大部分人都不認識元載,也不知道他從前的落魄。今日驟然發(fā)達,那當然要找個從前認識元載,特別是看不起他的人,在對方面前顯擺顯擺才能出口氣。

    結(jié)果沒說兩句,蕭穎士開始上綱上線了。

    一下子扯到王朝大義,忠誠與反賊上面了。

    “今天的這一切,都是元某爭取來!是官家看重元某的才華!是元某在為朝廷出謀劃策得來!

    元某才是官家的股肱之臣!現(xiàn)在的地位,都是元某應(yīng)該得到的!

    你現(xiàn)在又是個什么東西!不過是教那些無知婦孺學(xué)識字的,你以為你很了不起么,在這里教訓(xùn)我!你還以為現(xiàn)在是李隆基當政呢?

    你配教訓(xùn)我嗎!你配嗎!”

    元載氣得脖子上青筋暴起,上前一把揪住蕭穎士的衣領(lǐng),隨即又想到馬上封賞在即,事情鬧大了,對自己的名聲不太好。

    他元某將來是要當宰相的人,又何必跟蕭穎士這種冥頑不靈的酸儒爭執(zhí)呢?

    蕭穎士不配,完全不配!

    “呵呵,元某失態(tài)了,見到故人太過興奮,有些忘乎所以了。”

    元載臉上露出虛偽的笑容,假模假樣的對蕭穎士叉手行了一禮,隨即轉(zhuǎn)身告辭。

    話不投機半句多,說的就是這樣的情況。

    看著元載大搖大擺的離去,蕭穎士只為他而惋惜。以元載這樣的性格,將來必定得志猖狂。

    方清雄才大略,即便現(xiàn)在能容忍這樣的人,將來清算,卸磨殺驢,也是跑不掉的。

    只是,身在局中之人,能否看得清路呢?

    很難說。

    唯愿他自求多福吧。

    蕭穎士回到自己所居住的別院,還有很多如他這般,進士出身等待選官的教習(xí),也都在一個院落內(nèi)居住。這是汴州朝廷所提供的館舍,吃住都免費,只是俸祿很少,聊勝于無。

    進入臥房內(nèi),蕭穎士在桌案上鋪開大紙,開始記錄今日在汴州的所見所聞,以及他教書的心得。

    當然,與元載沖突的那一幕,自然而然就略去不寫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