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711章 海納百川-《盛唐挽歌》


    第(3/3)頁

    “去年水患時,聽李歸仁命令,來黃河岸邊挖掘河堤,想放水淹汴州的死囚。

    這件事,你父親也有參與哦,外出千萬別說你是史思明之子。”

    元載捻著胡須,言語中帶著威脅,面露不屑的繼續說道:“這些人本該千刀萬剮,但官家開恩,許他們修渠贖罪。河陰縣主細看他們腳踝么?“

    史朝清這才注意到囚徒腳腕系著紅繩銅鈴。每走一步,鈴鐺便會因此震顫,發出刺耳的聲響,倒像廟會巡游的裝扮。

    叮鈴!叮鈴!

    叮鈴!叮鈴!

    這些衣衫襤褸之人發出詭異的聲響,好像來自地獄的惡鬼一般,路上行人紛紛退散。史朝清察覺到,本地人看向這些囚徒的目光之中,都帶著不加掩飾的厭惡。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外鄉人來本地挖本地的母親河,想淹死本地人。那就別怪本地人羞辱他們,視他們為仇寇了。

    普通人的感情都是樸實的,誰對他們不好,他們就對誰也不好!

    “官家賜死他們,反倒是讓他們解脫,而不是像現在。”

    聽到元載的話,轎子里的辛夫人幽幽一嘆道。

    她覺得,讓活著的人一輩子感覺恥辱,殺人誅心也不過如此了。但史朝清卻是想起剛剛那個,寫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牌子,好像明白了什么。

    或許在方清看來,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用的,另外一種是有其他用處的!

    前一種是要合作共贏,后一種就是純粹的耗材,要榨干身上最后一點價值。

    死囚去挖石炭,顯然比一刀宰了更劃算。死囚茍活,挖出來的低價石炭讓汴州百姓得了實惠,讓方清這個官家得了好名聲。

    皆大歡喜!

    正在這時,元載忽然指向河面,一艘雙層樓船正在落帆,船頭“蓬萊鹽場“的朱漆匾額下,兩個小吏捧著賬冊唱名道:“登州蓬萊鹽場精鹽兩千石到貨,開始認購鹽引!“

    接貨的商賈立即舉起木牌大喊道:“青州崔氏認兌三百石!”

    “汴州西市何百萬認兌五百石!”

    史朝清不明就里,不知道這是唱的哪一出。

    元載其實也不是很懂,劉晏在管這一攤,據說是因為朝廷根本沒有那么多人力,去發行那么多零散的鹽引票據,所以是采取了“分銷”的辦法。

    有點類似于方重勇前世的人民銀行作為央行,并不直接參與貨幣發行。而是將發行權,分包給了商業銀行,每一家吃一點。

    鹽船到渡口唱名,既是認購會,也是向外人說明,汴州是真的有鹽可以用鹽引取的,不是虛空造紙幣。

    由此穩定貨幣杠桿造成的通脹,穩定人們對于超發貨幣的信心。

    史朝清完全不明白這是在干什么,但是大受震撼。他從懷里掏出一張之前拿到的鹽引,據說可以直接當錢用。

    元載的話側面證明了,汴州確實有底蘊也有想法。比起丘八們明火執仗的劫掠,還是汴州朝廷這種多管齊下的手腕厲害得讓人害怕。

    因為遇到對手拿刀,一般人都會反抗,而這種經濟上的軟刀子,則是令人防不勝防!

    “娘,看那個!”史朝清聲音有點干澀,還有些顫抖。

    運河拐彎處,五架水輪正借水力推動磨盤,從這里引出一條渠水向南,似乎是灌溉之用。脫殼的麥子如雪瀑傾入木槽,規模碩大無比。

    這種對于地方上的精細開發,把農業的生產力落到實處,是史朝清沒有見過的。

    在他看來,把田分給佃戶不就是在行善政咯,做到這些,就已經做到極致了。那些分到田的佃戶們,生活會立刻好起來。

    難道還需要再做什么嗎?

    對于史朝清的淺薄見識,辛夫人也看出了幾分,她對史朝清招了招手,待對方過來后,這才低聲說道:“辛氏祖宅附近,也有類似的水輪,就是沒那么大。附近所有人家要磨面,都要來我們家,那邊什么東西都是我們家的,不像汴州這里,是共用的,給點錢就能磨面。”

    辛夫人已經注意到沿著運河的街面上很多商鋪,賣炊餅賣湯餅的,如果沒有穩定渠道的面粉,這些商鋪不可能開業。

    所有的一切,背后都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操控。

    “官家就在那邊,你們快過去謝恩吧。”

    正在這時,元載讓轎夫停下,對著史朝清指了指不遠處一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人。對方此刻似乎正在跟裝配“大吊臂”的民夫們爭論著什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