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汴州的商人們很有錢的-《盛唐挽歌》
第(2/3)頁
方重勇忽然變臉,冷哼了兩聲。
“河陰縣公,你父親史思明,當真是梟雄啊。”
方清從袖中抽出一卷泛黃的信札,將其展開,遞給手足無措的史朝清繼續說道:“你看看,是不是你父親的筆跡。”
史朝清不明就里的接過信,一目十行看了幾秒鐘,隨即面色煞白。他忍不住用袖口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哼哧了半天,也沒說出一個字來。
他不說話,方重勇可不慣著他。
“這是史思明去年寫給李歸仁的親筆信,要李歸仁派人去黃河南岸,并挖開南岸十七處堤壩。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李歸仁也是干大事惜身,居然派民夫來辦這件事,玩砸了。”
方重勇忽然輕笑一聲,臉上帶著濃濃的鄙夷。
“下官有罪,有罪……”
史朝清嚇得連忙跪地磕頭求饒。
他也沒想到,老爹史思明居然干出如此畜生不如的事情來!
“罷了,古語有云:子不孝父之過,倒是未曾有父不肖子之過的說法。
回去吧,該懲辦的人,本官都懲辦了,包括你父親在內。
不必多說,好好活著才是真的。”
方重勇擺了擺手說道,轉身便和元載一起返回開封府衙了。他還有一大堆事情要辦,哪里有時間陪史朝清玩什么“人前顯圣”的游戲啊。
等方重勇一行人走遠了,辛夫人這才上前拍了拍史朝清身上的塵土,提心吊膽的低聲問道:“如何了?”
“應該是沒事了。”
史朝清如釋重負一般嘆了口氣。
……
史思明后人的妥善安置,是方重勇做的一個“樣板工程”。
因為這年頭,連坐制度已經是深入人心。一人造反,全家人無論愿意不愿意,也得跟著一起造反。
換句話說,一旦事敗,一人死則全家死,太過于殘酷暴烈。
為了讓天下盡快安定下來,努力緩和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才是統治者應該采用的原則。
讓那些被紛亂牽扯到,但是本身并未深度參與的人,從旋渦中擺脫出來,有助于平定亂世。
在這方面,方重勇非常大度,該殺的人挫骨揚灰,該放過的絕不胡子眉毛一把抓。
史朝清入汴州,并在此落戶的事情,就像是頻率固定的聲波一樣,只有“特定”的人,可以讀懂其中的信息。其他的蕓蕓眾生,絲毫不關注此事。
平日里的衣食住行就讓他們忙得滿頭大汗了,哪里顧得上史朝清之流的人物。
這天,方重勇正在府衙書房跟劉晏等人商議加快疏通永濟渠的事情。
隋唐大運河北段,河況本身就不是很好。歷史上安史之亂后的中晚唐,這條河就已經處于時斷時續的要死不活狀態。
等到了五代十國,干脆直接停航了。永濟渠的不頂用,實際上是跟黃河生態被破壞有著密切聯系。
然而在方重勇看來,這條河是直通幽州的主干道,絕對不能廢掉。如果廢了,那么幽州將會徹底與中原脫離。
所以現在既然永濟渠的狀況還沒壞到那個程度,那么疏通河道,修繕河堤,加快沿河道的官倉建設,就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了。
“官家,如今朝廷開銷太大,實在是有些頂不住,永濟渠的開發可否暫緩?”
劉晏輕聲問道,有些不好意思。
他自詡善于理財,而方重勇生活簡樸,用在自己身上的錢很少,官府的進項中的絕大部分,但都是用于建設,實在是不知道該從哪里省錢。
這和當年基哥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正因為如此,劉晏才感覺為難。
“朝廷免稅三年,這三年我們在河北,有著絕對的名望和權威,百姓們也樂于服徭役。如果錯過了這個窗口期,再想將百姓們組織起來就很難了。”
方重勇擺了擺手,并不同意劉晏的看法。目前通往幽州的路線,只有三條。
陸路,從鄴城這里向北,走官道到幽州,是一條曲折的路。缺點是距離遠,路況差,走得慢,還不安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