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山河小形勝-《盛唐挽歌》
第(2/3)頁
古澠池城應該在澠池之東北,秦王與趙王會盟于澠池之西,澠水以北的黃土臺上,這里確實是一個游山玩水的好去處,秦王是會選好地方的。
如今澠池城早已不在,但澠池依舊如故。澠通黽,其實是蟾蜍的幼蟲,即蝌蚪。澠池就是澠水之首,而澠水如蝌蚪之尾。
趁著大軍屯扎澠池之際,方重勇帶著隨軍的親信幕僚們,登上當年秦趙會盟的高臺。放眼望去,澠池與澠水盡收眼底。
“官家,此地依山傍水可謂是小形勝之地,當年秦昭王選此地會盟,訛詐趙國之心可謂是不加掩飾了?!?
李筌笑著解釋道。
只聽說過“形勝”,沒聽誰在前面加個“小”字的,方重勇好奇問道:“這小字從何說起?”
“官家,名山大川趙惠文王看不到,但是他看得到眼前這小形勝之地,也就感受得到,秦國在地理上對趙國有絕對優勢。
所謂小嘛,也就那樣咯?!?
李筌指了指澠池,笑而不語。
所謂“小”嘛,就是看看就行了,感受一下山河壯麗。實際上一點鳥用都沒有,澠池既擋不住秦軍,也擋不住趙軍。
如同一個縮小版的險阻關隘。
澠水要是有黃河的寬度和流量,澠池這里保證氣壯山河!那就是“真形勝”了!
方重勇瞬間想到了前世房地產的售房沙盤,那只能說懂的都懂。
澠池附近有一塊巨石,還人為的修建了幾面石墻,不少騷人墨客在此題詩。
“邑帶洛陽道,年年應此行。當時匹馬客,今日縣人迎。
暮雨投關郡,春風別帝城。東西殊不遠,朝夕待佳聲?!?
方重勇看到上面字跡仍在的一首詩,名叫《送澠池崔主簿》,居然是韋應物寫的馬屁詩!
而且詩文看起來應該是寫了沒多久的,字跡還很清晰。旁邊還有不少詩文字跡斑駁,很多已經殘破不可辨識了。
韋應物這廝,居然已經混到汴州朝廷里面了,而且還在洛陽做官,他這個官家卻不知道!
一時間方重勇感覺關中天龍人的底蘊,當真是深不可測。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管理的地盤越大,就越是依賴手下人。
不管是什么朝廷,只要它還需要官員治理地方,只要它需要人才,那么這些人里頭,必定有關中天龍人出身的。
只看多寡和職位高低罷了。
韋應物沒了家族的加持,還要給這個“崔主簿”寫馬屁詩,顯然不如當年在長安好混了。
在識字率低的古代,世家在官僚體制這方面有著先天優勢。
要不要在上面題一首“潼關懷古”呢?
方重勇左思右想,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他向隨行的軍吏要來一支筆,在石墻上寫下了一句話: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就寫在了韋應物的詩句旁邊,看得一旁的李筌等人目瞪口呆。這沒頭沒尾的一句詩,有殺氣??!方重勇到底想表達什么意思呢?
一眾幕僚們都在思索。
“官家,這個……”
李筌有些疑惑,想開口又卡住了,不知道該怎么詢問才好。
“無妨,傳令下去,明日清晨開拔。
告知三軍將士,對陣吐蕃,除了以前戰功的規矩不變外,斬首另有賞賜。
吐蕃人劫掠了河西五州,浮財無數,就看將士們誰能拿到手了?!?
方重勇對李筌吩咐道。
“得令!”
李筌二話不說領命而去。
這次他擔任行軍長史,可謂是最高規格配置了。此舉也足以見得方重勇非常重視此番對陣吐蕃,將其視為汴州朝廷建立以來的最重要戰役!
“官家,要不要派人去吐蕃軍中試探虛實?”
元載上前低聲詢問道。
“達扎路恭手段兇殘,殺人不眨眼。只要有需要,可以震懾或者激怒對手,他從來都不忌憚殺人,更沒有什么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說法。
你想立功本官心里明白,但派你去跟達扎路恭接洽,是送你去死。
你是本官麾下重臣,以后有的是舞臺施展才華,豈能葬送在吐蕃軍大營?”
方重勇勸慰元載道,婉拒了他的提議。
“官家!下官不怕死,就怕沒機會立功??!”
元載一臉激動的請示道,顯然是不甘心就這么隨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