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金城定盟-《盛唐挽歌》
第(1/3)頁
金城在黃河以南,隔河相望的便是隴右鎖鑰金城關。
這座關隘的歷史,比金城悠久得多。金城關周邊有一系列黃河渡口,每個朝代數量不一,但無不是為了出征和防守金城關而設。
金城最初的設立,也是為了在金城關附近謀一個與之相望的犄角,為朝廷提供控制這里的治所,為商貿往來的旅客提供一個落腳點罷了。
在處置完河西的事務之后,方重勇留王難得及他本部人馬鎮守涼州,并在本地募兵,重建河西的防御體系。
自己則是帶著汴州軍主力返回了蘭州,此刻季節已經從初夏轉到了秋收。蘭州本地百姓在田間收割,一副忙碌景象,似乎壓根沒有受到吐蕃人的影響。
方官家帶著禁軍出征河西,并將其重新收入大唐懷抱,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邊鎮百姓恍惚之間,感覺自己好似穿越回了幾十年前的開元時代,那個唐軍想揍誰就揍誰的光輝歲月。
至于戰爭的正義性,他們絲毫不關注。唐人的自豪感,讓他們不想去深究大唐在周邊四處劫掠奴隸有沒有合理性。販奴的隱性好處,讓他們對這些事情的黑暗面避而不談。
當年方重勇在沙州看到有個大娘,十七匹絹就買了個叫“綠珠”的十四歲胡姬。敢起這個名字,想來姿色應該是不錯的。
世上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在那些家國理想的敘事背后,都是赤裸裸的利益糾葛。
只不過,現在的局勢,遠遠沒有邊鎮百姓想得那般穩固。
斥候來報,吐蕃在鄯州大興土木,建設了一連串的城寨城堡,花費之巨,以西北這樣的生存環境與運輸條件來說,殊為不易。
用舉國之力來形容亦是不為過。
河湟谷地的面積雖然只占后世青海省面積的百分之八,卻貢獻了本省百分之九十的糧食產量。方重勇揣摩著,赤松德贊此舉,可能并不是為了擴張,而是為了穩固政權。
別看增加的這點糧食好像不起眼,對于吐蕃這個體量的農奴制國家好像關系不大。
但實際上,有時候就是多了這么一點增量,從每年無余糧到有存糧,就能保障一個自然災害極多的高原國家渡過難關。
他們爭奪這塊地方的決心是無與倫比的!
這天秋高氣爽,是約定與吐蕃會盟的時間。
而會盟的地點,正是金城對岸的金城關外。
選擇這里會盟,方重勇心中是有點不舒服的,在他看來,應該在更西面的鄯州城下會盟才對。他就是想簽一個“城下之盟”,只可惜被吐蕃方面嚴詞拒絕了。
隴右節度使的原管轄地段多山地,且貧瘠交通不便。拿著精兵去攻,得不償失,且補給線極長。不攻,蘭州與河西交界這塊地方,就像是人的咽喉一樣,很容易被吐蕃人鎖喉。
方重勇權衡再三,不得不放棄了攻打鄯州的計劃,一句話,他壓根耗不起。拿下了將來也未必守得住。
守住這里,需要一個開元時期的盛唐。如果沒有這樣的國力,還是不要輕易嘗試將力量耗費在無謂的地方。
方重勇身后,一隊重甲兵全副武裝列陣,不遠處還有一隊精騎隨時準備沖鋒。
他們都看到了遠處一支隊伍緩緩朝這邊走來,步伐穩健。
“官家,對面的都是精兵。”
車光倩在方重勇身邊低聲嘀咕了一句。
“嗯。”
方重勇大馬金刀的坐下,左手邊便是黃河濤濤,激流在拍打岸邊的礁石。他面前擺著一張香案,上面擺著三牲和一個香爐。
與吐蕃“歃血為盟”,其中含義,只能說懂的都懂。
那支隊伍靠近,在一箭之地停了下來。一個身材魁梧,穿著唐人錦袍的中年漢子走上前來,用生澀的漢話對方重勇抱拳行禮道:“鄙人尚贊摩,吐蕃大論,拜見方官家。”
這位新任的吐蕃大論,面對方重勇態度十分謙卑恭敬,這讓方官家感覺有些奇怪。
大論在吐蕃意味著什么,他心里可是非常明白的。
擔任這個官職的人,有實力可以直接掀翻吐蕃贊普!其權勢遠遠高于漢人的宰相。
“赤松德贊呢?會盟為什么是你來,而不是他來呢?”
方重勇微微皺眉詢問道。
赤松德贊議和的誠意是有的,穩固吐蕃國內的政局,更是非常急切,他不至于在這種事情上玩什么“欲擒故縱”。
尚贊摩面露驚訝之色,隨即抱拳說道:
“官家,您在大唐國內,地位與吐蕃大論無二。您在金城關擺好了香爐與祭品,那么由鄙人這個吐蕃大論與您簽訂盟約,乃是兵對兵將對將,并無不妥。
若是贊普來此,那么大唐亦是要天子來簽,這是天經地義之事呀,又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呢?”
呃,聽到這話,方重勇一時間竟然無言以對。
你說尚贊摩說的沒道理吧,人家說得頭頭是道,邏輯上毫無破綻。
但你要是聽了他的鬼話,那就是中了赤松德贊的奸計了!
將來換一個大論,赤松德贊就能立刻翻臉不認人:你和大論簽的盟約,跟我這個贊普有什么關系?那位大論都下獄了,他出賣吐蕃利益巴拉巴拉。
方重勇都能想到將來可能會發生什么事。
吐蕃國內換大論可是換得很勤快的,也就比基哥換宰相稍稍緩和一點點而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