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二更)-《大明文魁》
第(2/3)頁
這也是林延潮樂意見到的,雖然自己有打算將文林社發(fā)展為鄉(xiāng)黨,但是一開始還是低調為好。
故而林延潮道:“立社后,我等形影相依,聲息相接,樂善規(guī)過,互推畏友,此乃立社宗旨。”
眾人聽了笑著道:“我等聚文林社,還不是為了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眾人加入文林社后,都是激動得熱血澎湃,此刻還沒有緩過去。
林延潮道:“今日我等十一人都在,算是第一次社集,我在這里先定下社集的規(guī)矩,社集以切磋時文為主,毋非圣賢書,毋巧言亂政,毋干進辱身,從今以后,犯此者小則規(guī)勸,大則用擯,諸位都要遵守。”
林延潮這么說,是先糾正社風,讀書人在沒有仕官前,還是以讀書向學為主,若是出現(xiàn)復社社員那等,動則抱團要挾官府,或者社首鼓動社員,制造輿論達到政治目的,不提這樣做對文林社將來如何,會不會被朝廷取締,對林延潮而言仕途也是大受影響。
不過到了仕官時,論政,干進就是另外的話說了,但社集是面向社員,新進社員一個場合,外人一進來見文林社社員,在那攻訐朝政,或者談論功名之事,那么社集成什么樣子。
所以林延潮不把以上話,定在社規(guī)里,反是放在社集時講,就是這個用意。
眾人中不少人都是悟出了林延潮的意思,當下都是一并同意。
有了文林社后,林延潮總算是將自己這些年,同鄉(xiāng),同年,同窗人脈都捋在一起,成了一個圈子。他年就算自己入京趕考,或者在外地為官,但只要文林社在一日,眾人就成了一個圈子,如此朋友之間,就不會因多年不見,而淡了關系,彼此生疏了起來。
文林社事了后,林延潮下面就減少了交游,在家用功讀書。
自己當初那本大作,尚書古文疏證,隨著自己成了解元,一時在閩地賣得洛陽紙貴,然后也在士子之中,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爭論自是分作兩派,一派是疑古,一派是信古。
疑古自是看了書后,認為古文尚書是偽作,至于信古,自是認為古書所說皆真,對之并無懷疑,當然是不信,他們讀了一輩子的古文尚書,是后人托名偽作。
甚至信古派之人,針對自己的尚書古文疏證里提出九十九條質疑,一一作了批駁。
此人還作了一書《古文尚書冤詞》,書中序言稱,古文之冤始于朱氏、古文尚書之冤成于林氏,此大謬矣。
當下書坊見到其中商機,將古文尚書冤詞刊售,一時信古派,疑古派,競相購買來看,拿起書來與林延潮的尚書古文疏證對比印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