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大明文魁》
第(1/3)頁
林延潮回到了檢討廳,卻見蕭良有面色不愉,幾名交好的翰林也不免抱怨幾句。( 閱讀最佳體驗盡在【】)
“當初翰苑內,無人總修纂之事,是蕭兄你出面任之,才解了光學士之難。”
“是啊,光學士這般訓斥你,實對你不公啊!”
“蕭兄不必放在心頭,大家都看得出你在修纂會典上費的功夫。”
蕭良有勉強笑了笑道:“多謝各位好意,光學士也是對蕭某寄以厚望,而其中蕭某自是有做得不對的地方。”說完蕭良有精神好了一些,伏案將條例拿來修改。
林延潮走回公案后,見得有幾名與蕭良有,面和心不合的翰林臉上都是幸災樂禍之色。
林延潮從案上取了宋大詔來讀,在蕭良有他們都看著仁宗,武宗詔諭,林延潮早就開始讀宋朝的大詔了。
宋朝乃是又一個文人的盛世,傳世文章如天漢里的繁星,數之不盡。至于宋大詔,更是出自有宋一代翰林名家之手。
林延潮讀至云板敲起時,眾翰林們紛紛從公案上起身,而蕭良有見寫不完,亦只能將功課拿回家去做。
林延潮拿著大詔又讀了一會,這才合上書,最后一人離開了衙署。
東華門旁的文淵閣。
幾名穿著緋袍的堂部官員,不顧頭頂上烈日,步伐匆匆地走向文淵閣。
自張居正成為首輔以來,定下以內閣稽六科,六科稽六部,部院稽撫按的規矩后,內閣權勢之大可謂登峰造極。
六部官員有重要難決之事,都須先來內閣先向張居正面白后,再回衙署草奏上書,否則事情就很難辦下。因此文淵閣門前一直是這般奔走如市的場景。
這在以往幾乎是不敢想象了,當初永樂皇帝設立內閣,就立下內閣不得****諸司,諸司奏事。亦不得相關白的規定。
就算嚴嵩在位時,內閣侵吞部院之事,也沒明目張膽到這個地步。現在六部尚書都成為內閣屬官了。
此刻文淵閣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