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大明文魁》
第(1/3)頁
登瀛坊巷外有一河為通津渠,乃晉朝太守嚴高筑城時,從迎仙館通澳橋浦,由東至西,引潮貫城。
林府的芍園就從通津渠引入活水來,江南的園林講究是山水縈繞,亭臺樓閣,多引河導流為己所用,這芍園里也不例外。
當初林家修建園林時,引水在園內蓄作一小潭,小潭東邊用幾塊假山石堆疊,拼湊成三島,以方寸喻江湖,比蓬萊,方丈,瀛洲。
在潭左可聞徑流水聲,叮叮咚咚,如佩環而響。
小潭四周竹木低掩,時值盛夏,卻恰到好處地蔽去了暑氣。亭子在水潭竹林環抱中,不用冰桶拿來降暑,也是十分涼爽,正好同窗相聚,述別來之情。
葉向高,翁正春二人聯袂去了江西交游,為后年大考籌謀,不在閩地。
其余文林社社員,以及林延潮的知交好友多是來了,如黃碧友,陳行貴,陳若愚,張豪遠,于輕舟,徐火勃他們先去游園了。亭子里有陳材,陳應龍,龔子楠,周平治幾人陪著林延潮說話。
他們多是林延潮在濂江書院時的同窗。林延潮與陳材,陳應龍三人同坐,聊起別來之情,。
林延潮笑著對陳應龍道:“這么說德見兄是兩年前領鄉書,與進卿兄同科。”
陳應龍點點頭,他是萬歷七年與葉向高一并中舉:“兩年前蒙恩師點中,實在是僥幸,我秋闈中舉后家母病重,在家侍奉湯藥,故而去年沒與進卿兄一并上京,以至沒見宗海你三元及第的風光。”
陳應龍是林延潮院試時同年,濂江書院,侯官縣縣學時同窗。
陳材打趣地笑道:“說來也是奇怪,眾人都說德見兄本都有臨考悚場之病,但鄉試時卻都沒有遇過。”
陳應龍笑了笑道:“這還是要多謝宗海了,我院試時要不是他,早就落榜了,自從那一次后,我臨考再也沒有悚場過,說來我能有今日多虧了宗海兄。”
林延潮笑道:“德見兄乃是大才,區區小疾如何能難倒你,兩年后春闈,我在京等著你與干伯兄,對了,到時還有進卿,克生,真是熱鬧。”
文林社四位骨干,葉向高,翁正春,陳應龍,陳材他們都是先后中舉,現都準備兩年后的春闈。
聽了林延潮的話,陳材,陳應龍二人都是點頭。陳材繃著臉道:“到了今日,也需拼一拼,十年寒窗就看這一下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