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刻天色已是漸漸晚了。 瓊州會館里的士子聞之大名鼎鼎的林三元,來會館里拜會林延潮,個個都是朝這院子里張望,想要一睹林延潮的風采。 不過林延潮卻是皺眉,他與海瑞在院子里相互辯論,而且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林延潮這一番驚世之言,對于海瑞而言則是離經叛道,但海瑞沒有立即反駁,而是在認真揣摩林延潮言語里的漏洞。 頓了頓,海瑞對林延潮道:“林中允此語近乎何心隱之語。古語有云,天下之執,自上而下,甲首上有里長,里長上有縣令,縣令上有郡守,郡守上有藩司,藩司上有六卿,而天子加焉?!? “天下之執豈可逆行,手足豈可命樞腦否?從上至下,法也,由下至上,亂也。” 林延潮知海瑞誤會了,自己不是要在這個時代,搞什么下至上,民(協和)主的制度。林延潮用意是說,任何制度之成功,必離不開民智已開人民。 林延潮正要解釋,但海瑞卻擺了擺手道:“林中允不必再說了,海某之意已決,你再言無益,沒有再說的必要了?!? 說完海瑞向林延潮一揖。 被海瑞如此對待,林延潮一肚子話,堵在喉嚨里說不出來。林延潮覺得自己太想當然了,真以為憑自己這三寸不爛之舌就可以說服海瑞嗎。 那比說服張居正的難度還要大啊。 知自己說服不了海瑞,林延潮不掩滿臉失望之色,向海瑞長揖道:“前輩,是晚輩孟浪才是。多謝前輩今日給晚輩這面陳己見的機會。” 海瑞聞言微微點頭道:“林中允客氣了?!? 當下林延潮灰心離去。 當日聽聞林延潮向海瑞進諫沒有成功后,小皇帝仍是下詔,起用海瑞為禮部侍郎,海瑞雖掛禮部侍郎銜,卻不負責禮部之事,全稱總督義學禮部侍郎。 海瑞當然是列入三品京堂。但百官都認為脾氣倔強的海瑞會就此,向天子請辭。 不過海瑞之事,只是其一,朝堂上眾官員們都關心的是天子其他詔令。 在皇元子的彌月剪發儀后。 張四維向天子請大赦天下,皇帝答允其請下旨,除了謀反叛逆,弒親,奴弒主,殺三人以上死罪,采生折割,以及前朝的永遠不赦之罪等等罪名外,一概赦免。 另外允許通融民間稅糧拖欠,給予宗室賞賜等等。 之后張四維再請上兩宮太后尊號,慈慶宮為仁圣懿安康靜皇太后,慈寧宮為慈圣宣大明肅皇太后。 尊號上后,張四維率百官前往拜賀。 之后張四維又上表,陳思育,陳經邦各加太子賓客(正三品),沈鯉改侍讀學士加四品服色,朱賡升左庶子掌坊局印信,王家屏升右庶子掌坊局印信,林延潮以原官兼掌司經局印信,黃鳳翔,張嗣修皆賞四品服色。 以上這數人都是任天子日講官,或是是曾經任過日講官,屬于皇帝親信的近臣。 而朱賡,王家屏,林延潮任命也很有意思。 左庶子,右庶子(正五品)分別是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的最高長官,理所當然要署理印信。 而翰林院里,唯有翰林學士為正五品。朱賡,王家屏加正五品,說明二人翰林院'畢業',下一步隨時可以如陳思育,陳經邦升為侍郎,若不濟也是國子監祭酒。 若他們為侍郎或是詹事府詹事,太子賓客這樣的三品銜,說明入閣的機會很大,算是預備內閣大學士了,若至國子監祭酒,說明你還不夠資格,還要在官場上再熬一熬。 如林誠義,林烴的濂浦林家,就是祖孫三代都擔任國子監祭酒的職務。那可是林延潮年少時仰望膜拜的對象。 但處于王家屏,朱賡眼下現在的位置來看,任國子監祭酒就有點不滿意了。濂浦林家三代盡管都曾為國子監,卻沒有一人入閣,最后都是去南京任尚書。 說來閩人任內閣,還是有無形的天花板在那,否則也不會大明開國以來,閩人除了三楊中的楊榮曾入閣外,此后再無一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