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大明文魁》
第(2/3)頁
問了半天后,才有一人告知:“你說的是林學士吧,他早不是知府了,現(xiàn)在是翰林院學士了。”
此言一出,林歆倒吸了一口涼氣。翰林院侍講學士是如何了得,他是知道的。當初林延潮任知府時,自己伯父是督學兩邊品秩一樣,但督學比知府清貴。
但翰林院學士就不一樣了,那是清貴中的清貴。
下人他依著路人的指引來到了林府。
但見朱門半閉,府邸左右各立著石獅子,兩名門子坐在門前板凳上正在閑聊。
一旁下人道:“少爺,這林三元官當?shù)亩啻螅尤挥袣馀傻恼印!?
林歆道:“不要多話,這里不是侯官老家,京城里高官顯宦多著呢,別丟了人。”
兩名下人依言不說話,然后林歆上前遞了帖子通報是老家的親戚,然后還塞了門包。
下人聞言笑著道:“原來是老家來人了,我去通報一聲就好,這門包就不收了。”
說完退回。
林歆上京前,家里一直叮囑他各等規(guī)矩,這遞門包就是一項,但是林府卻沒有收。令林歆大為奇怪,心想是京中風氣已不時行這一套了,還是嫌少了。
不久下人就對林歆道:“老爺上衙了,應(yīng)該不久就回,請你在廳里捎待。”
下人嘀咕,沒有個人頭面人物出來迎接,還讓少爺去等,哪里有這道理。
林歆倒沒有說什么,依言進門,他兩個下人則被領(lǐng)到轎廳歇息。
林歆就進了客廳,林府下人馬上給他上了茶。他喝了一口茶,茶是好茶,卻不敢多喝。他不知要等多久,萬一喝多了要問人出恭怕被人笑話。
說來他也是整日在家讀書,雙耳不聞窗外事的宅男,千里來京是頭一遭,又見林府規(guī)矩處處不同,也擔心被人看輕,就是謹慎地坐著。
等了一會,一名二十多歲讀書人走了進來。
林歆聽聲音此人年齡與自己相仿,但也是舉人,聽說是姓孫,以前還當過林府的幕僚,下人待他十分客氣。
這位孫舉人也是坐下,林歆依著家人交待的禮數(shù),主動與他笑著點點頭,算打過招呼。
林歆打量眼前之人,對方平平無奇,沒什么出眾之處,也沒放在心上。
不久屋外來了數(shù)人。
其中為首一人先向林歆行禮道:“在下陶望齡乃是先生門下,先生去翰院議事,估計還有一會功夫,林兄乃是先生老家來貴客,還請稍坐片刻。
林歆得知這數(shù)人都是林延潮的門生,而這位陶望齡名聲赫赫,是浙江有名的才子,論門第陶家又是世代公卿絲毫不下于他水西林家。
林歆當下回禮答應(yīng),然后林延潮其他幾個門生也與他見禮。
其他幾個門生也是人中龍鳳,這令林歆不由有些神往,生出'我在閩地多年,自負才識過人,但今日與他們一比,方知人外有人'的念頭來。
同時又想學生幾個都如此了,林延潮定然不凡,他們都是今科舉子吧,若是能與他們切磋一番,學問必然大有長進。
于是林歆在一旁豎起耳朵來,聽他們講什么。
但進門見后,這些門生就與那個孫姓舉人說話,他們對此人都很尊敬,連看來甚至是傲氣的陶望齡也不例外。
廳里眾人都在閑聊幾句,沒有聊到科舉,而是談到了時政之上。
圍繞的就是之前黃河大水,以及云南邊事,以及四川邊境不靖,眾人高談闊論。
話題切于時務(wù),這對于林歆而言,有些著急,他難眠插不上話。
倒是孫舉人注意到他,于是聊了幾句科考的事。
見孫舉人相問,林歆忍不住道:“孫兄,幾位兄臺,針砭時弊實令在下耳目一新,但在下有一事不明,春闈就要到了,諸位不用功于經(jīng)術(shù)為何熱衷談?wù)摃r政呢?”
孫舉人笑著道:“林兄有所不知,我等習先生之學,先生的學問以事功為主,主張將經(jīng)學用力在時務(wù)中,求經(jīng)世致用。說來其實是坐井觀天,妄自議論,所談空泛之處,倒是令林兄見笑了。”
林歆道:“不敢當,小弟也不懂什么時務(wù)。只是小弟想有言,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此實令人不解。”
一旁一名讀書人笑著道:“林兄此言差矣,既然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春闈時為何又考策論?策論不正是讓我等讀書人關(guān)切于民生大事嗎?”
林歆默然,策論的考試在科舉里都是走個過場。沒有人要你寫出什么真知灼見來。故而舉子們都是用功在頭場三天兩夜的三道四書,四道五經(jīng)題。
林歆據(jù)理力爭道:“袁兄吧,此言有理,自王荊公變法以經(jīng)術(shù)取士以來,朝廷多年是以經(jīng)義文章取士,至于書判,策論則可有可無。這些不是說我們不討論,而是為官后討論,不是更切于實際?”
陶望齡道:“林兄還不知道,昨日邸報上有言,朝廷里有官員上書要,變變?nèi)罩灰越?jīng)義取士之法,而是要以經(jīng)義策論并重,朝堂上公卿已是在談?wù)摿恕2痪檬孔娱g怕也是要議論。”
林歆聞言嚇了一跳,竟還有此事。
確實如此,這樣議論,也正在翰林院展開。
這件事從頭到尾是這樣的,就在快要過年的時候,禮部觀政主事郭正域突然上奏天子,懇請明年的禮部會試一改以頭場為主的慣例,將第三場的策問改到第二場,然后頭場與次場并重取士。
此事一出,也有數(shù)名官員上書表示附和。
在朝上的官員也是明眼的看出,在這搖旗吶喊的都是'事功黨'人,就是平日在朝堂上動則談?wù)?事功','林學'的年輕的官員。
這些官員人數(shù)就幾個,本來不值一提,但是自'林學領(lǐng)袖'林延潮任侍講學士后,卻有些不一樣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