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禮部尚書-《大明文魁》
第(2/3)頁
林延壽聞言笑著道:“兄長你也看到了,這是我從城東轎鋪新定的,怎么樣?若是喜歡你就拿去用,哦,我忘了你現在是要坐八抬的轎子,戲文里怎么說來著這就是起居八座。”
“兄長,”林延潮斂去笑容問道:“不知兄長現在是何官職?”
林延壽清了清喉嚨道:“京衛百戶……”
林延潮打斷道:“這帶俸百戶是甄家出力替兄長捐的官職吧。”
明朝武官中帶俸與見任之分,所謂帶俸就是朝廷每個月給你俸祿,但你不管事,這一般是貴戚子孫吃閑飯的職位。甄家并非勛戚為了給林延壽這女婿弄上這帶俸百戶的官職,絕對是出了不小的氣力。
林延壽哼了一聲道:“那還不是甄家看在兄長你的面子,有意巴結我。”
林延潮目光一凝,頓了頓道:“甄家的事暫且不說,但帶俸百戶,好歹也是六品武官,那么這暖轎是怎么回事?”
“朝廷有律令出行的武官不許用暖轎,只許用顯轎。兄長用暖轎也就罷了,但這四抬暖轎唯有知府,郎署一級的官員可用,兄長你怎可僭越?”
面對林延潮如此,林延壽道:“哎呀,我的宗伯弟弟,不要一到京來就訓人啊……你說的那套都是老黃歷了,京里面哪個官員不是越制用轎,大家都是睜一眼閉一眼。再說弟弟你現在是起居八座,我身為兄長用個次一些的也不算為過吧,哈哈。”
林延潮聞言牙齒咬得咯咯響動,換了往日他有氣力與林延壽解釋一番,但他今日有些疲憊,脾氣也不是很好,當即是一拍桌案道:“別人是別人,但京城里是我說的算!”
“宗伯弟弟,你發那么大火作什么,不就一頂轎子,好好,一切聽你的。”
林延潮道:“還有何事嘛?”
“那沒事我就走了。”林延壽起身顯得無精打采。
林延潮起身語重心長地道:“我遠離家鄉到京為官,放眼看去在京里唯有與兄長相互依持,所以有些事兄長多為我體諒一二。”
林延壽聞言這才笑了笑道:“好吧,那我先回去了。”
林延壽走后,這邊陳濟川又來稟道:“老爺,禮部衙門派人來送儀仗。”
“見吧!”
林延潮又坐了回去,但見兩名禮部的官吏一進門即對著林延潮叩頭道:“小人見過大宗伯!”
林延潮道:“本部堂雖是才到京,但總要等要年后開印這才上任,你們倒是著急送儀仗來真是有心了。”
兩名官吏連忙道不敢當。
片刻后禮部就給林延潮呈上出行的儀仗,朝廷的規矩,四品以上官員出行許用褐蓋,不過這是京外,京內唯獨一二品大員才許用傘蓋。
這二品大員又與四品官員的褐蓋不同,以銀浮屠作頂、茶褐色羅布為表、紅絹為里、上下三檐。
這是官員出行遮陰所用的,朝廷一般會給官員打造一套。
除此以外,還有金花刺繡羅紗的一套幔帳,這是官員出行的路上累了,就支起幔帳圍起來,在路上休息,也免去路人旁觀。
林延潮見一樣一樣都準備周全點了點頭。
那官吏笑著道:“還有大宗伯的官轎都已是備好,要不要先過目?”
林延潮道:“也好。”
那名官吏得令后當即命人將轎子抬到了院中。
這官轎正是八抬大轎,卻比原先自己任侍郎時的官轎還要氣派許多。
轎頂略凸四面平行伸出轎子成檐,轎檐四角有一尺多長的穗子垂下,有風時即可飄飄然。至于轎身則是由紅油布包著即顯得貴氣,也能夠保暖。
而轎子左右各有一根木杠透過紅油布通至前后,兩杠前后都有一木杠橫連,至于轎子前后兩頭再用兩根短木杠下系粗繩,套著橫杠,如此轎前左右各兩人,轎后左右各兩人,合計八抬。
林延潮又挑開轎簾,但見轎子里面布置齊全,轎上是獾皮坐褥,踏板中空還可放得炭盆取暖,至于轎前寬敞處還能再擱一張桌子,以便官員在轎上辦公之用。
若是不放桌子,官員于轎上也可坐得舒服。
林延潮見此感嘆,大約后世頭等艙出行也不過如此。
林延潮記得八抬大轎已是文臣之極了,至于當今天子是十六人抬,而張居正回鄉時的三十二抬轎子無疑就是有些過分了。
官吏見林延潮不表態,以為他不滿意連忙道:“當年于大宗伯,沈大宗伯也用是這頂轎子,若是大宗伯不滿意,我們可以再換個新轎子。”
林延潮聞言道:“這再換一個又要多少錢?咱們禮部可是窮衙門啊,將就著用吧。”
那官吏笑著道:“久聞大宗伯居官清廉,小人佩服之至,還有就是轎夫,大宗伯要不要過目。”
林延潮道:“一并看了吧。”
當即官吏吩咐人將轎夫叫了進來,有十六人。但見一個個都是手腳粗大,有著一身氣力。
官吏繼續道:“前八人是正班,后八人的備班,若是大人出遠門,兩班人輪換是足夠了。”
林延潮不置可否,官吏又陪著小心道:“若是大宗伯不滿意,可以自己物色轎夫,咱們衙門給雇役錢就是。”
林延潮問道:“現在京里雇轎夫多少錢一人?”
那官吏陪笑道:“眼下這光景賣氣力的行當能值幾個錢?一個月半兩銀子的差事多少人爭破頭皮,但衙門雜役錢一人一月照給一兩就是。以前于大宗伯在時,就是讓家里下人充作轎夫。”
這官吏暗示林延潮可以把這錢省下來,自己去外面雇役或者讓家里下人頂替,如此一年就是一二百兩銀子的收入。當然這也是朝廷默認官員的合法收入。
林延潮道:“你說得也是衙門俗成的規矩。”
兩名官吏一并陪笑道:“大宗伯明鑒。”
“留下吧!”
“是。”二人也不奇怪,林延潮身為二品大員,自也看不上這一二百兩銀子的花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