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大明文魁》
第(2/3)頁
那鐘騾子道:“有人要買我的命,此人姓呂,乃是通州有名的掮客,半個抵京的漕糧都通過他為中介,方可入倉。他買通人查清了我的底細,只要一句話我就沒命。”
“你的底細是?”林延潮聞言笑了笑,示意對方繼續說下來。
鐘騾子嘆道:“我是羅教的人。”
“難怪如此,”林延潮點點頭,“你們要知道朝廷里不少官員對你們有所偏見。”
鐘騾子道:“大宗伯不要誤會,我們子弟都是運河上貧苦人家出身,大家聚在一起,并非為了生事,而是大家能相互扶持,不被貪官污吏,地頭蛇欺負,大家能夠有一口飯吃,能夠活命。”
林延潮道:“朗朗乾坤之下,朝廷哪里有那么多貪官污吏?就算有,你鐘騾子既認識戶部云南司,通州倉場,坐糧廳,手下還有三千弟兄,直接向朝廷陳情就好了。”
鐘騾子聞言苦笑道:“大宗伯所言……所言極是。但是現在有人卻往我們潑臟水,說我們以拜羅祖為名結社意圖對朝廷不軌。”
林延潮道:“只要將話說開了,就沒什么事。好了,之前囚你在此,是因為不清楚你的底細。”
“現在我不會拿你見官。因為朝廷現在暫時沒有為難你們的意思。但是我也要好言相勸你一句,要約束子弟,不為禍地方才是。”
“好了,你可以走了。”
鐘騾子聞言大聲道:“大宗伯明鑒,若是你不出手相救。我鐘騾子一人無妨,我那的三千弟兄就要遭難了。”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你的弟兄任意一人不過平民老百姓,但聚集在一起就不能等閑視之。本朝以嚴法肇始,眼下雖對民間幫會縱之以寬,但不意味著將來也是如此。你們若真的遵紀守法,朝廷不會有二話,但你們卻以此為幫會,聚眾對抗朝廷為實。那么吾身為朝廷命官不僅不會替你們說話,更要免得引火燒身。”
鐘騾子聞言負氣道:“如此請恕我鐘騾子來錯地方了,我本以為部堂大人是一位能夠為民請命的大人呢。”
林延潮冷笑道:“你不用拿言語我激我。本部堂不會吃你這一套。”
鐘騾子神色變了變,然后磕頭道:“部堂大人!我們現在確實是走投無路了。”
林延潮道:“你現在性命捏在本部堂手上,一句話即可奪去。其實本部堂亦甚是可憐你們,你們沿河的弟兄每年在水上討生活,風里來雨里去,吃了多少辛苦,但大多數錢都給官吏倉吏,保家掮客,閘官經濟,車戶腳夫,雇夫斗甲賺去,最后到自己兜里能剩幾個錢?”
“你們以拜羅祖為名,自命糧船幫自保,想不被沿河的貪官污吏欺負。但是你們行事詭秘,不少弟兄在刀口上討口飯吃,我固然知你們糧船幫的弟兄義氣深重,但越是如此朝廷越不待見你們,連沿河不知底細的百姓也懼怕你們,此中滋味著實難受。”
鐘騾子聞言不由道:“部堂大人這話說到我鐘騾子心底去了,仿佛部堂大人就在水上生活過的,小人嘴拙,部堂大人是文曲星,怎么會操這下九流的賤業。”
林延潮穿越前對所謂漕幫鹽幫的認識,來自戲說乾隆的電視劇。
雖說是戲說,但漕幫卻是真實的。
朝廷上對漕運有一套規矩,但民間漕運又是一套規矩,各樣的漕規最后都是食利者用以吸食百姓。朝廷也想改變民間漕運的待遇,反而越改越差,最后朝廷的規矩無法落于實地,導致漕政一日敗壞甚是一日。
明清之時,朝廷對漕運實已經無力整治,但南糧北運又是國策,如何辦?
最后漕政也學習鹽政經驗,拿給民間包干。
鹽法是實行綱運法,讓鹽商子子孫孫壟斷鹽業。至于漕幫則是朝廷默認了由漕運船夫結為幫會以此對抗官府,在雍正時漕幫甚至取得合法地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