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富蘭克林(下)-《紂臨》
第(2/3)頁
這種念頭一旦萌發,便不可收拾。
富蘭克林開始走向極端,他為了續命,不惜去觸及各種道德或法律限制人們去染指的領域。
而他的這些行動,很快就被他的一名同學洞悉了。
他那個同學的名字就是……阿歷克斯·伯吉斯。
智商不等于智慧,這句話套用在富蘭克林和伯吉斯的身上恰到好處。
和富蘭克林這種智商很高、在學術領域有著非凡作為的人不同,盡管伯吉斯在學術上無法突破普通人的界限,但他卻是一個天生的政治投機分子、冷血的陰謀家、玩弄權術的高手……他不需要自己去做什么學術研究,他可以直接去利用富蘭克林這種人,并將后者吃干抹凈。
一年后,24歲的研究生伯吉斯竊取了富蘭克林在“人體機能強化”這個課題上的大量研究成果,并因此被聯邦軍的科研部門破格吸納,直接就成了中層管理人員,開始負責項目了。
而富蘭克林則因為非法進行動物實驗、人體實驗、挪用經費、威脅公眾安全等多項罪名被捕……
很顯然,這些罪名絕不可能是富蘭克林這個坐輪椅的病人獨自犯下的;事實上,其中的大部分罪行都是伯吉斯在執行,也是伯吉斯主動在勸誘富蘭克林不斷越界。
可結果,卻是富蘭克林背了所有的鍋,而伯吉斯“清清白白”地拿走了全部的好處。
這是為什么呢?其實以富蘭克林的智商,事后想想,立刻就明白了……因為從伯吉斯打定主意要利用富蘭克林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想好了全盤的計劃;在過去的一年中,伯吉斯每做一件違法的事,都會故意留下些經過他處理的“痕跡”,這樣,等到最后他盜走研究成果并抽身時,警方從那爛攤子里找到的所有證據都只會指向富蘭克林。
于是,十歲那年,富蘭克林就成了名罪犯。
值得慶幸的是,考慮到他的特殊情況,他最終沒有被關入監獄,而是被囚禁在了一個看守并不怎么嚴密的醫療機構里,和一群精神病人關在一起。
那段日子,富蘭克林的性格變得越發扭曲,伯吉斯的背叛讓他體會到了成年人的歹毒,讓他看到了人性復雜的一面;而“瘋人院”里的日子,又戲劇性的,讓他看到了人性最“純粹”的一面。
他開始認識到,像他這樣的“怪胎”,終究不會被這個社會所接納,也不會被平等地當作正常人來看待。
所以,他認為自己也沒有必要,再去被這個社會的規則或者道德所約束……
十三歲那年,被囚禁了三年的富蘭克林成功越獄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