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怎么辦家康?(下)-《大明話事人》
第(1/3)頁
德川家康連關原之戰如果戰敗后怎么辦都考慮到了,就是沒考慮到遠在西九州的明軍居然千里突進,直奔大阪。
任何一個倭國兵法家在此時此刻,也不會把遠在西九州的軍隊納入眼下需要優先考量的范疇。
道理也很簡單,思維上感覺太“遠”了,一時半會兒也打不到近畿。
就好比如果從尾張或者美濃上洛,肯定不會考慮九州島上大名會不會發兵阻擊自己。
而且這七年來,駐扎在西九州的明軍一直非常“老實”,只是收白銀和保護小西行長,根本不參與倭國內部事務,倭人也想不到明軍突然出動。
德川家康看著仍在茫然的豐臣秀賴和面有異色的淀夫人,正想著先放幾句狠話,鎮住局面。
但德川家的六大家臣都急急忙忙的跑了過來,拖著德川家康就去開會。
跌坐在位置上,德川家康忍不住哀嘆道:“在亂世打了一輩子,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議論開始,家臣們立刻形成了兩種意見。
在朝鮮金身被破的本多忠勝很實在的建議說:“明軍顯然來者不善,我軍在大阪死戰毫無意義。
不妨先行后退,等重新凝聚兵力后再戰,沒有五萬以上的兵力就不要輕言開戰。”
另一邊的赤鬼井伊直政則說:“怎能聽到風雨聲就從大阪撤退?天下人如何看待主公?
何況明軍意圖不明,并不一定是對我軍有敵意,不然也不會斬殺毛利輝元。
應當先守在大阪,然后弄明白明軍的目的再討論應對策略。”
有其他人贊同井伊直政說:“大阪乃是太閣精心修造的城池,乃是天下第一堅城,還有城壕可為依托,足夠我軍據守了。
如果想從大阪撤退,又有哪里比大阪更適合堅守?
況且淀夫人也未必愿意離開大阪,主公又將如何?”
但本多忠勝則反駁道:“雖然我軍可以堅守大阪,但城中還有豐臣家直臣和旗本。
彼輩與我軍并非一心,易生內亂,如何能放心堅守?”
德川家康再次深深的嘆口氣,總結兩邊家臣的意見,無非一邊是先跑路再說,另一邊是先堅守再說,反正沒有說應該去迎戰的。
換句話說,所有人都認為,就憑現在手頭兩萬人肯定打不過這支明軍
今年已經五十八歲的德川家康之前怎么也沒想到,人類的歡愉竟是如此短暫。
他才剛進太閣親手建造的大阪城半天,還想仔細品嘗勝利的喜悅。
他還準備與名義主君豐臣秀賴、淀夫人茶茶探討一下,今后到底是代管天下還是共管天下,十年后是不是要大政歸還。
結果轉眼間兇猛的明軍就要打過來了,將人從美夢里硬生生喚醒,真踏馬的豈有此理。
最后德川家康采納了井伊直政的意見,“籠城堅守,探查明軍動機!
開戰后三之丸木柵如果頂不住,就不要徒勞戀戰,果斷退進二之丸!”
豐臣秀吉當年為了保證大阪城絕對安全,去世之前的十幾年時間里,一直陸陸續續修建防御工事。
估計太閣也沒想到,德川家康可能是第一個用上這些工事的人。
當然以倭國的國力,防御工事也就那樣,包括天守和本丸、二之丸兩道城墻。
后來太閣又將三之丸擴大,靠近了北面、東面的河川,不過這層只能用木板和柵欄來充當營壘了。
此外還挖掘了三道城壕,更是別的城池所沒有的。
能做到這種程度的大阪城在倭國人眼中,自然就是難攻不落之天下第一堅城了。
卻說林泰來指揮明軍沿著山陽各國快速行軍,當然也不是盲動突進,后勤保障方面做了很多準備。
在之前的六七年時間,小西行長在西九州到近畿之間一直在布置密探和商鋪,現在都可以為大軍提供幫助。
同時還有水師沿著瀨戶內海的北岸,與明軍共同向東前進,沿途可及時提供各種補給。
而且在路上還讓小西行長給附近各地大名、豪族送信,聲稱要去大阪斡旋豐臣家內訌,維護豐臣家幼主的權益。
西國這邊大名、豪族多是關原之戰的戰敗方,自然樂意看到有人去大阪當攪屎棍,完全不會形成障礙。
明軍在路過西軍主要人物之一、豐臣秀吉指定的五大老之一宇喜多秀家領地,也就是備前國時,正好遇上了德川家康派來的“接收大員”,結果不言而喻。
留守在備前國的宇喜多家臣還拼湊出了兩三千雜兵,跟隨“小西軍”前往大阪。
所以林天帥在這次長途行軍中并沒有那么焦慮,他還有心情和小西行長扯閑篇。
“聽說淀夫人名叫茶茶,她母親阿市號稱戰國第一美人?你見過否?”林天帥隨口問道。
小西行長茫然的答話道:“什么第一美人?在下從未聽說過這種說法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