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逼宮和結局-《大明話事人》
第(2/3)頁
那派人襲擊東宮的李進忠,確實是翊坤宮外圍打雜的內監,但誰知道他到底鬼迷心竅,還是受了別的什么人指使?
這個時候,這兩日一直負責守在乾清門的司禮監太監王義走進來,奏報說:
“二十多位大臣簇擁太子聚在乾清門外,鼓噪著請求赴啟祥宮覲見皇爺,亦或皇爺御乾清門接見他們。”
里面外面都是不省心的!萬歷皇帝煩躁的說:“朕這般病體如何接見大臣?讓他們速速散了,再讓長哥獨自進來!
就說這是天家的家事,不勞外臣費心,朕自會處置!”
反正萬歷皇帝不想見群臣,稍微想想就知道,這幫大臣有什么主意。
他們肯定會要求處置鄭愛妃,然后逼著年滿十六的三兒子福王離開京師,去外地封藩就國。
不過王義隨后又奏報說:“但大臣們還言道,為國本安危起見,絕對不放已經受傷的太子單獨進入大內,以免遭受不測。”
萬歷皇帝差點破防了,喝罵道:“真混賬!彼輩安敢對朕猜疑!對君父連這點信任也無?”
雖然他更寵愛老三,對長子不是那么待見,但也從沒想過廢掉或者打殺長子啊!外面那些大臣居然都不相信自己!
只能說,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委屈都休想搬動。
旁邊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陳矩皺起眉頭,深深的嘆了口氣。
就說最近這二十年,甭管國運朝政究竟如何,皇帝本人做的哪件事情能讓大臣信任?
是翻臉對張家抄家滅門?還是生了皇長子后又不愿意認?亦或是國本問題上一而再再而三的言而無信?還是堅持十幾年不上朝?
昨天剛承諾了罷礦稅和赦免直言獲罪之人,今天就想收回承諾,還讓大臣怎么相信你?
“不見!都不見!”萬歷皇帝又故技重施的耍起了性子,直接躺下擺爛。
陳太監不得不盡職盡責的提醒說:“東宮出了如此大事,外朝驚疑不定,對宮中事情多有揣測,皇爺必須安撫人心。
多少也該給外面一個交待,哪怕是假裝受理和處置也好,否則何以讓人心安定?”
萬歷皇帝假裝沒聽見,合上兩眼,開始病中裝睡。
陳太監心累,再次提醒說:“外面大臣手中還有詔書,以此為法可以做很多事。”
說得極端點,若林泰來闖進來弄死皇上你,然后對外報稱暴斃,并拿著昨天那份詔書去擁立太子,從法理上都能可行。
萬歷皇帝還是聽不見,就像過去一樣,遇到了難題后躲在深宮不出去,事情自然就會逐漸過去。
陳太監看著萬歷皇帝這賴皮樣,真是情何以堪。
哪怕皇上你現在像個暴君一樣下旨,將在乾清門外鼓噪的大臣全部拿下,那別人也會承認皇上你是一個人物。
可皇上你躺在這里掩耳盜鈴,是幾個意思?守乾清門的禁兵、太監沒有明確指令,又該怎么做事?
大明皇帝這個位置的神圣性雖然幾經糟蹋,但在大臣心中或許還存在;可是萬歷皇帝個人的神圣性在大臣心中真是半點也不剩了。
乾清門外,林泰來看著緊閉的宮門,對太子伴讀王安說:
“正所謂富貴險中求,如今宮中情況晦暗不明,也許皇上已經被奸邪裹挾,到了儲君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王安牙關緊咬,一時難以下定決心。
林泰來又道:“就算太子殿下今日裝糊涂,不愿意進行深究,就你能保證今后一直平安么?能保證陛下今后不會廢除太子,另立儲君么?
千日做賊和千日防賊的道理,你難道想不明白?
現在手里有詔書,背后有全部朝臣的支持,尚不敢放手一搏,以后可未必有這樣的時機了!”
王安再三思索之后,走到太子朱常洛面前低聲勸說了幾句。
在大明宮廷傳統下,和太子利益完全一致的伴讀就是太子最親密、最信任的人物,比任何大臣都信任。
而后朱常洛抬頭看了眼林泰來,林泰來給了一個堅定的眼神,還舉起手里詔書晃了晃。
于是朱常洛決定鼓足所有勇氣,為了自己的命運而進行抗爭。
他大步上前,對守衛乾清門的禁兵喝道:“宮中多奸邪,陛下狀況不明,外朝人心惶惶!
我乃大明儲君,欲進宮覲見陛下,以正中外視聽,誰敢攔我?”
禁兵面面相覷過后,還是不肯放行,這是他們的職責。
太子身邊的內監們在王安帶領下,立即沖了上去,與守門的禁兵撕扯起來。
一片混亂中,禁兵有人忍不住動了兵刃,接連傷了兩三名東宮內監。
林泰來見狀,大叫一聲:“爾等安敢為虎作倀,又對太子行兇!”
然后他也沖了上去,奪下一支長槍,就開始刺殺起來。
守門的禁兵其實不敢和天神下凡狀態的林泰來對打,無論輸贏都是死,更別說林泰來后面還有二十多名朝廷大佬。
稍加抵抗后,乾清門前的禁兵就被殺的四散了。附近各處趕來支援的禁兵看著這般情況,駐足不前的觀望起來。
乾清門的大門就這樣被打開,對太子和大臣們放行了。
朝臣們第一次遇到這種局面,他們多數人先前想的是,苦苦請求后被召進宮面君。
卻沒想到情況竟然是他們“裹挾”著皇太子,硬生生強行打開了宮門。
所以人心又開始猶豫了,站在已經暢通無阻的乾清門前裹足不前,將時代局限性和軟弱性展示的淋漓盡致。
這時候,又是林泰來站了出來,慷慨激昂的對著眾位大臣說:“如今太子可以說危如累卵,只有靠我們支持了!所以為了維護國本,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設若今日放棄,那過往十幾年國本之爭的心血就全都白費!”
吏部尚書沈一貫問道:“敢問君侯,即便面君,又能如何說?”
林泰來晃了晃手里的詔書,“昨日皇上下詔,立太子為監國,我等但請皇上踐行詔旨而已!
如此才能使太子轉危為安,從此穩定國本,讓天下長治久安!”
任何政治行動都要有明確一致的目標,否則就沒有向心力,林泰來現在算是提了一個看起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想法。
林泰來拿著奪來的長槍,虎目嚴厲的掃視著群臣,繼續喝道:“事已至此,你我皆為共謀,沒有僥幸可言!
此時有臨陣脫逃者,就是朝敵!我林泰來在此請諸君入宮!”
大有誰敢后撤,就先送上一槍刺個窟窿的態勢。
分散在人群中的林黨分子也盯住了左右身旁的人,甚至還有上手拽住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