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436章 大金塔(上、下)-《黃金瞳》
第(3/3)頁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莊睿在緬甸地志上看到有關(guān)于大金塔的描述時,心里還是有些不屑一顧的,要說人為建筑,中國的故宮那才代表著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呢,所以到了緬甸,他并沒有興起游玩的心思。
不過在看到這大金塔之后,莊睿才知道,自己以前有點妄自尊大了,這座大金絡(luò),的確值得緬甸人驕傲和自豪的。
大金塔是依山而建,莊睿在耳口花了三美元買了一本介紹大金塔的彩頁,這上面有中英和緬甸三種文字,詳細(xì)的介紹了大金塔的歷史,還有許多神話故事。
傳說是由一對遇見佛祖的商人兄弟開始一一他們收到了佛祖的八根頭發(fā),準(zhǔn)備送到緬甸供奉。該對兄弟到了緬甸,在當(dāng)?shù)貒醯膸椭抡业焦┓畈簧俜鹱鎸毼锏氖ド健?
當(dāng)該八根佛祖毛發(fā)在兩人的金匣子取出供奉時,有些不可思議的事發(fā)生了:從發(fā)絲散發(fā)出來的光穿透天堂地獄,使盲的能見,聾的能聽,啞的能說得清楚,而且天降旱雷,地動山搖,連須彌山也受到影響,寶石像雨般從天而降,深度達(dá)至膝下而止,在喜馬拉雅山上的樹,即使不在開花的季節(jié)中也紛紛開花結(jié)果了。
這些當(dāng)然都是傳說,不過在大金塔內(nèi),的確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連物,包括是拘留孫佛的拐杖,正等覺金寂佛的凈水器,迦葉佛的衣袍,另外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八根頭發(fā),這些遺物,每天都受到無數(shù)虔誠佛教徒的跪拜和香火。
走進(jìn)山門就可以看到那巨大的塔基,塔基周長煌置米,周圍有由木石建成,風(fēng)格各異的64座小塔和4座中塔,塔有四個入口皆有石獅把守,而在入口后則有一連串的梯級直達(dá)至山上的平臺。塔的四周掛著15萬多個金、銀鈴鐺,風(fēng)吹鈴響,清脆悅耳,聲傳四方。
大金塔東南西北都有大門,門前有與中國寺廟前常有的守門獅子一樣,各有一對高大的石獅。門內(nèi)有長廊薺的石階可登至塔頂,階梯兩旁擺滿商攤,有用木、竹、骨、象牙等雕刻的佛像和人像,有供佛用的香、燭、鮮花,還有各種緬甸的風(fēng)味小吃。
莊睿和楊浩三人,現(xiàn)在是站在金塔南大門的入口處,在大門兩側(cè),有著一時獅面人身像把守,莊睿不知道這據(jù)傳是兩千五百年前的建筑,和埃及的金字塔,是否有著什么神秘的聯(lián)系。
在工作人員的提示下,莊睿等人都脫去了鞋子,進(jìn)入到了大金塔,這是為了表明對佛祖的恭敬,就是外國的元首總統(tǒng)來,也是要除去鞋子的。
在一連串梯級上面,有著佛陀的像,而塔底是由磚塊砌成,并覆上金塊,這些都是純金制成的真正的金磚,是由緬甸上下各階層的佛教徒們捐贈出來的,塔內(nèi)伏筆上的壁龕里,則供奉著形態(tài)不一的玉石佛像。
走在異國大金塔中,不時有穿著僧侶赤著腳從身邊走過,雖然這金塔極盡奢侈,但是人站在里面,莊睿只感覺心境從所未有的祥和寧靜,心頭那層世間煩擾,似乎都沒有了。
今天是乙恥年的最后一天,許多虔誠的佛教徒都來到這里,準(zhǔn)備迎接新年的開始,是以在塔中,到處都是人群,不過沒有人在此喧嘩,均是井井有序的順著人流,參拜著每一個供奉在塔中的佛像。
圍著大金塔走了一圉之后,參觀了幾位佛主遺物,莊睿和楊浩三人,就從東南角處走出了大金塔,天上依然是艷陽高照,不過莊睿和楊浩這會卻是沒有感覺那么熱了,可能是心靈的寧靜所導(dǎo)致的吧。
大金塔的東南角,有一棵菩提古樹,相傳是從印度釋迦牟尼金剛寶座的圣樹圃中移植而來的,在菩提古樹的左右,還哼哼一座清光緒年間,由華僑捐款建造的名為“福惠宮”的中國廟宇。
這里就要熱鬧了許多,很多商販在地上擺賣著紀(jì)念品以及一些古玩錢幣,那極具中國特色的高堂廟宇,加上小商販摻雜著中文的叫賣聲,給莊睿的感覺,像是來到國內(nèi)古玩市場一般。“彭飛,你看看有什么好玩的,給囡囡和丫丫都買一點帶回:i)!:。。r。。。”
昨天歐陽婉帶囡囡回四合院之后,小家伙馬上就和丫丫熟絡(luò)了,她其余的哥哥姐姐年齡都比她大大多,玩不到一起去,現(xiàn)在家里來了丫丫,小國固馬上就變成了丫丫的跟屁蟲,兩個小丫頭的關(guān)系好的不得了。
在來之前,莊睿就取了三萬美元,放在了彭飛的身上,是以這一路上的花銷,都是由彭飛來支付的。
這里的攤位上,擺的大多都是人物或者佛像雕刻,用料不外乎就是象牙和木頭,雖然雕工還算不鋁,只是莊睿不怎么看得上眼,他從來不信國外的和尚會念經(jīng)這句話,沒事跑這里來請菩薩干嘛。“幾位來我這看看吧,都是正宗的象牙、竹子、老木根雕,如假包:1)\{i:。。r。。。”
當(dāng)幾人走到一個攤位前時,那攤主純正的普通話,將莊睿等人吸引住了,緬甸人有很多會說漢語不假,但是明顯能聽出語言中的生澀,而這個看上去三十多歲中年人純熟的普通話,顯示出他的身份,絕對是華人無疑。
他的攤位上物品的品種,相對來說就比較豐富一點,除了那些木頭象牙骨頭等物雕刻的佛像之外,還有竹編手工的花瓶等物,當(dāng)然,只是裝飾品,盛不得水的,制作的相當(dāng)精致,另外還有藤制品、綴滿亮片色彩艷麗的沙籠,極具緬甸特色。
莊睿被那些沙籠給吸引住了,蹲下身休看了起來,隨口向攤主問道:“這位大哥,聽您說話的口音,是華人吧?”
攤主回答道:“是,從我爺爺那輩來到緬甸的,都半個多世紀(jì)啦,不過前年回祖國認(rèn)親人了……”
莊睿聞言不禁肅然起敬,問道:“您爺爺是當(dāng)年的寧國遠(yuǎn)征軍時,留在緬甸的?”中國在緬甸生活的人,為數(shù)不少,而-且都是軍人。
當(dāng)年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曾先后派遣誦L次遠(yuǎn)征軍,總兵力達(dá):萬人入緬作戰(zhàn),因盟軍指揮失策,協(xié)作不力,第一次遠(yuǎn)征以失敗告終,在潰敗中被俘虜、被炸死、被餓死和被傳染病奪去生命死亡或者失蹤的人數(shù),達(dá)到了七萬人之多。
有很多幸存的中國士兵,就留在了緬甸生活,直到上個世紀(jì)九十年代,那段塵封的歷史才被重新揭露了出來,當(dāng)時還掀起一陣迎接陣亡英雄們連骨魂歸的活動,很多老兵們,也返回大陸尋根問祖。
而第二種留在緬甸生活的人,卻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從云南等地潰敗的以李彌為首的國民黨部隊,進(jìn)入到緬甸,并盤踞在金三角地區(qū)。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