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種辦法可以緩解私人的壓力,不過后果就是原本自個兒的物件,都變成共有的了,想必國內開私人博物館的人,沒幾個能有這種魄力的。 別人不說,莊睿是肯定不會捐贈出去的,要不然他還開博物館干嘛?直接把自己的物件往故宮博物院一送,不就完事了嘛? 屬于國家的博物館,有政府資金扶持,有考古發掘出來的古董補充藏品,自然是沒有什么壓力了,但是私人博物館,可是享受不到這些待遇,沒聽說那位收藏家給私人博物館捐錢捐物的,只能是咬牙苦苦維持。 玩收藏的人,不一定都是有錢人,很多人在窘迫的時候,可能連房租飯錢都掏不起,但是屋里的玩意兒,又可能價值千萬,等于是守著金飯碗在要飯。 開私人博物館的人也是如此,經常有人形容他們是“腰纏萬貫、身無分文”原因無它,就是舍不得出售自己的藏品。 既然決定籌辦自己的博物館,莊睿之前也是了解過這些事情,在國內的私人博物館里,靠門票收入的,幾乎全部都是入不敷出。 要說賺錢辦的比較成功的博物館,可能就只有馬未都先生的觀復博物館了,但是觀復博物館的模式,卻是一般人很難復制的。 因為以馬未都先生的名望而言,在國內收藏家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人,他用自己在社會上的這種感召力、和這種濃厚的這種文化積淀,匯攏了很多收藏界的人才,形成了一個會員制度。 馬先生本人可以幫助鑒賞,藏友們在找不到好的藏品時,可以在會員中互相溝通,現在有很多收藏家找不到好的藏品,經常碰到膺品,有些想出讓的,又碰不到買家。 所以馬未都在運作自己博物館的同時,又給收藏家們提供了服務,這樣一來互惠互利,等于是把博物館做成了一個大幾兇,想參與進來,就必須要交會費,不多的錢能享受到很多服務。 … 這讓京城包括全國的很多藏家,都變成了觀復博物館的會員,想想國內玩收藏的基數,養活一個博曲館,那絕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莊睿曾經也考慮過這種運營方式,但是后來想想,自個兒雖然小有名氣,但在收藏圈子里不過是個新手,遠不如馬先生二十多年積累下來的名望人脈,想走這種模式,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過莊睿有錢啊,即使門票虧一點,他也玩的起,是以對于資金上面的考慮不是很多,但是一家博物館,總歸是要有展出的物件,館藏物品,才是莊睿現在最為看重的。 可以說,苗菲菲所講的會捐贈給他一批文物,的確是打動了莊睿,點到他的軟肋上了,哥們不差錢,但是架不住差東西啊。 有些玩意,并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比爾蓋茲有錢吧?但是他錢再多,也買不到西安那堆滿了陪葬坑里的一個兵馬俑。 說老實話,莊睿前面之所以同意見余震平,也是因為手上古玩太少,想多收集一點,剛才看到資料說,有上千件珍貴的文物都被余老大和余震平藏匿了起來,莊睿頓時動心了。 當然,想得到這些玩意,前提就是莊睿必須先幫助警方,破獲這個案子,并且啟出那些被藏匿的古玩,否則一切都是鏡中花水中月,看得見摸不著的。 “為警官,要我怎么配合,您先說說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