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京師水很深-《大明小學生》
第(1/3)頁
人稱大司徒的戶部尚書王以旂看著還在等待自己表態(tài)的戶部郎中王全,反問了一句說:「那徐世安叫囂,要夏首輔先認錯服軟,才肯把銀子送到太倉,你覺得可能嗎?」
王全不假思索的答道:「當然不可能!」
三歲小孩也知道,夏首輔怎么可能會就此服軟?就算是夏首輔先前做錯了,經(jīng)過徐世安這樣叫囂后,夏首輔也絕對不可能認錯。
但他來找王大司徒的目的,并不是讓王大司徒去勸夏言服軟,而是讓王大司徒去勸徐世安。
王以旂也是南京人,又是秦德威的師叔長輩,絕對有資格去勸阻徐世安。「我知道了!」王以旂起身道:「我去去就回來!」
王全松了口氣,十萬兩銀子對戶部而言說多不多,但說少也不算少了,能應付當前不少燃眉之急了。
關(guān)鍵是以后還可能有銀子,需要形成慣例,大明制度是很看重先例和成法的。
如果以后東南海上的銀子滾滾而來,到底是入皇宮內(nèi)庫還是入朝廷太倉?第一次的示范也許就很重要。
如今放眼整個京師,也許只有王以族大司徒能勸住已經(jīng)犯渾的混賬人物徐世安了。王以旂邊走邊說:「夏首輔應該還在內(nèi)廷,我這就去找他。」
王全:???」
大司徒你是不是誤會了什么?來請您去勸徐世安的,不是請您去找夏首輔的!
夏首輔是不可能被人說服的,以首輔之尊寧可辭職罷官,也不可能對徐世安讓步!「只有勸徐世安,才更有可能成功。」王全提醒了一句。
王以旅嘆了口氣,這位王全業(yè)務能力很不錯,做事也有公心,但不懂政治。現(xiàn)在需要的并不是成功啊,即便明知不可能說服夏言,也是必須要去的。
在外朝的部院寺監(jiān)中,公認的吏部第一,戶部第二,所以戶部尚書在外朝是僅次于吏部尚書的二號人物。
但戶部尚書王以旅卻是個非常低調(diào)樸實、不出風頭的人物,在秦黨的大佬中,平常動靜也是最小的。
其他的秦黨大佬比如張潮張老師、大司馬王廷相,或多或少都受了秦德威習氣的影響,偶爾也會刁鉆一下。
唯有大司徒王以旂似乎一直保持著淡泊樸實的本色,很少出面與人相爭,經(jīng)常讓人忘了這是秦黨的大佬。
但今天王以旅卻知道,這次自己不出面不行了。
王廷相已經(jīng)失去了戰(zhàn)斗力,張潮也在內(nèi)閣被限制住了,又礙于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不合規(guī)矩不好多說話。
想到這里,王大司徒頓時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自己這個戶部尚書,本來就是秦德威幫忙撿漏來的,與首輔拼命一次,如果拼不過,就當還給秦德威了。
此時在內(nèi)閣中,夏首輔面沉似水,顯然心情非常之不好。
嚴閣老正在「安撫」夏首輔,「我敢斷定,肯定是那秦德威故意讓徐世安招惹你,以牽扯你的精力!
對此我只有兩句話,第一是小不忍則亂大謀,第二是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夏言又不傻,這兩層意思當然聽的出來。
第一層意思就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奪取兵部、禮部的部權(quán),不要上了秦德威的當,再節(jié)外生枝增加變數(shù)。
第二層意思就是,資源要用在最關(guān)鍵的地方,不要浪費在徐世安這種垃圾小人物身上!徐世安再小也是個世襲五品武官,按正常套路,夏首輔想要拿下徐世安,也需要向皇帝奏請過才可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