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繼任者問題-《大明小學生》
第(3/3)頁
如今的嘉靖皇帝精力實在有限,稍微復雜點的奏疏就不親自處理了,只管那種只需要批「可」或者「否」的奏疏。
如今文淵閣中堂里只有三個人入直,比前段時間的擁擠情況好了許多。
雖然張潮、張璧、張邦奇這三個姓張的辭去大學士的結果,還沒有被蛋疼的夏首輔報上去,但張潮直接去了禮部,張邦奇直接去了詹事府,都不回文淵閣了。
只有沒兼職的張璧無處可去,在辭官被批之前,還是只能到文淵閣來入直。
面對這個局面,夏言覺得形勢一片大好,起碼獨霸內閣已經做到了。就是上面還有個皇帝比較不爽,如果皇帝繼續昏迷,那該多好?暫時走不成的大學士張璧要天天獨自面對夏言和嚴嵩,這是一件體驗感很差的事情。
今日張璧忍無可忍的對夏言質問道:「夏桂洲!何時將我等三名閣臣辭官的消息,奏報給皇上?」
夏言拿出了首輔的威嚴說:「此等大事,我自有裁量!你何須多嘴!」他很知道,三個大學士同時辭官這件事
不報不行,但需要找一個合適的時機,盡量消解對自己的不利影響!
正在張璧與夏言糾纏的時候,黃錦太監來了,并且帶來了一份奏疏。這份奏疏被撕掉了署名的部分,因為每枚銀章上的字都是不一樣的,只有嘉靖皇帝和銀章擁有者本人才知道,外人是不能知道銀章上刻字的。但是閣老們傳閱完了這封奏疏后,都明白這是誰寫的了!除了秦德威,誰敢這么關心浙閩總督的問題?
夏首輔對前來傳遞奏疏的黃錦問道:「皇上可有諭示?」
黃錦答道:「沒有。」
于是夏言便象征性的對其他兩個閣臣說:「如何選閩浙總督,按照舊例來就是了!」
只要皇帝不插手,很多事情就很好辦!
但是夏首輔說完了后,嚴嵩的神情很古怪,而后又提醒夏言說:「不一定容易,首輔還是想想,推選督撫究竟是什么慣例吧。」
夏首輔知道,嚴閣老不會平白無故的說這種話,就順著嚴嵩的話往下琢磨起來。
按照大明官場慣例,內地巡撫由吏部和戶部會推,而邊鎮督撫則由吏部和兵部會退。
新設的閩浙總督面對的是海防,職權近似于邊鎮總督,所以應該有吏部和兵部共同推舉人選。
想到這里時,夏首輔忽然感到有什么不對?
等待上任的兵部尚書是秦德威,而閩浙總督又要吏部和兵部推舉,那豈不就等于是直接讓秦德威指定接班人了?
「怎么能這樣!」夏首輔頓時很生氣。
無欲則剛的張璧嘲諷說:「難道首揆意欲打破慣例,意欲自行決定人選?」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