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嚴閣老這樣的大人物做法事,靈濟宮也不能怠慢了,張永壽親自出面來到嚴府主持這場法事。 更別說都是江西老鄉,張永壽自然愿意和嚴嵩親近,而且嚴嵩十分會做人,平時沒少籠絡張永壽,彼此有很多共同語言。 不過到了嚴府后,法事都讓徒子徒孫頂上了,張永壽卻被嚴嵩請到了書房。 「閣老這是有什么吩咐?」張道長也不傻,直接問道。 嚴嵩沒有直接說事,反而先感慨說 「當年邵國師堪稱一代高人,然而卻有點不公。 想那邵國師先是出身我們江西的龍虎山,然后才得到陛下信重,步步高升為國師。 但邵國師仙去之前,卻無視了我們龍虎山的仙長們,反而舉薦了陶仲文這個外人來接替,很讓我不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龍虎山號稱道教總壇,歷代皆受皇帝敕封,出身龍虎山的大能看到陶仲文成了國師,心里不服的多了去了。 張永壽和嚴嵩十分熟絡,所以也不遮掩什么,冷笑道:「我看那陶仲文現在就像是個說書先生,哪有我教的風范?」 嚴嵩覺得火候差不多了,就又對張永壽開口說:「夏首輔想請道長做一件事,但又與道長不熟悉,所以便委托我傳個話。 我想來想去,這事能把陶仲文牽扯住所以就答應了夏首輔,幫他懇請你助上一臂之力。」 張永壽聞言十分,他和夏言素來沒有交情,不知道夏言想干什么。 嚴嵩便道:「請你向陛下進言,嘗試引 進精通雙修之法的女冠,用秘法催動陛下血脈疏通,或許能破解陛下龍困淺灘的境遇。」 這種事情只有專業的道士說出來,嘉靖皇帝才有可能相信。 張永壽抓住重點問道:「你們想推薦的女冠是誰?人在何處?」 嚴嵩也沒必要瞞著,回答說:「陶仲文的孫女陶修玄,正在秦府家廟修行。」 張永壽也客觀評論說:「這樣舉薦太生硬,太刻意,缺乏一個契機。」 嚴嵩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但他被夏言催的沒辦法,不得不強行啟動起來。 所以又請求道:「這只是一 個草草的想法,具體如何實施,如何進言,舉薦的后續怎么安排,怎么弄陶仲文,還要勞煩老仙長仔細斟酌。」 張永壽皺眉陷入了沉思,如何向嘉靖皇帝進言是個技術活,不是那么簡單的。 正在此時,嚴嵩忽然收到了一封沒有署名的書信,他展開看了看后,忽然就笑了。 「時運在我也!」嚴嵩對張永壽說:「皇上只怕有了廢后的心思! 如果在這個時機向皇上進言,應該另行尋求精通雙修的道侶為正宮,是不是更容易打動皇上?」 張永壽還是沒有直接答應,反而盯著嚴嵩手里的書信,試探著詢問道:「這是誰的傳書?」 嚴嵩稍加猶疑后,如實答道:「是天子大伴黃錦!」 張永壽頓時恍然大悟,如果是黃錦說的,可信度就很高了。 另外他也是沒想到,黃錦居然與嚴嵩有這樣的關系,連宮里的機密事情都告知與嚴嵩!如果是這樣的話,對嚴嵩的勢力評價要調高一個等級了。 還是只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昔年為了從張佐等老一代興王府從龍太監手里奪權,年輕的黃錦與秦太監秘密結盟,穩步發展。 但十多年過去,已經物是人非,老一代的從龍太監紛紛退出歷史舞臺,秦太監成了太監勢力里最大的那個,黃錦與秦太監的結盟就失去了意義。 司禮監在秦太監手里,東廠在秦太監手里,黃錦這位天子大伴還只是乾清宮管事太監和御馬監提督太監,這合適嗎? 按照歷代慣例,黃錦這種等級的天子大伴一般都能當司禮監掌印,最低也該是個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 張永壽反復掂量過后,對嚴嵩點點頭說:「我知道了,如閣老所愿!」 嚴嵩連忙又提醒說:「這是首輔的意思,我就是個傳話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