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終章 九三年(廿八)-《新順1730》


    第(3/3)頁

    故而,怎么擴大市場?以解決消費不足、阻礙工業繼續擴張的問題?

    按照三歪經的理論變種,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造一批小農。

    因為小農不是資本主義生產體系內的,他們也是理論上的非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商品購買者。

    一批在資本主體生產體系之外的、勞動成果歸其自己支配的、沒有被資本剝奪勞動成果的人。

    這和種植園、大農場還不一樣。

    大農場的資本想賺錢,必須要保證,發的工資什么的,肯定不夠把農場產的糧食都買走。要是發的工資等于農場出產的所有糧食的賣價,那資本腦子有泡啊?怎么資本積累?

    而小農則不同。

    小農的勞動成果……某種意義上,是他們自己的。

    所以,他們是諸如鐵器、農業機械、建筑材料、紡織品等等這些大順已經是資本主義生產體系內生產的商品的所謂的“有效需求者”。

    他們相對于必須要資本積累的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來說,他們是游離在外的第一種私有制。

    按照三歪經的理論,第二種私有制必然會出現“體系內的人買不起體系內生產的所有商品”的情況。而殖民地的擴張又暫時到了這個時代的瓶頸。

    恰好,大順在南非、北美、澳洲等,還有大片的適合耕種的土地。

    同時,大順內部的土地問題,又是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由此,大順這邊的顯學一派,便延續了移民均田的思路,以工業主義的思路,推出了均田墾殖移民耕者有其田的必要性——這種必要性的理性推理,和人文道德無關,純粹是為了發展工業。但又因為大順這邊長久以來的文化傳統,這就不免要加上一個“天下第一仁政”的人文關懷口號。

    當然,這里假定的前提,是“假如一個小農家庭有了160英畝土地,那么他就不會讓老婆大晚上的點燈紡紗織布以供全家所穿,只要多賣兩車包米去市場買”就行。

    至于這個前提是否成立,應該說,大抵是成立的。農民的勤勞,是逼出來的,但凡家里有個不要說160英畝,就是160畝地,大可不必大晚上的干完活回來還搓布。

    而這個顯學一派,背后的階級屬性,是工業資本。

    所以,遷民的錢誰出?自然不可能讓工業資本出,那就肯定要奔著食利地主、鄉紳地主使勁兒了唄。

    食利地主,都食利了,顯然這財富也不是他們創造出來的。

    所以,實質上,還是小農出。

    這叫:讓小農出錢,用小農的錢送小農移民,再讓小農在扶桑荒野墾殖,為工業資產階級創造一個有效消費的市場。

    這個過程中,工業資產階級不但一分錢不用出,而且還大有賺頭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