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嘴邊還在左一句,fuck,又一句bitch。 “老板,現在有一些主流媒體說我們拍的是狗血青春片!” 李牧上前看了看David對線的評論,不得不說,打字很快,對方全家已經沒了,還知道用小號。 看著這個死胖子,不在意的說道:“無論怎么樣,這些評論都不妨礙我們在賺錢。” 隨意拿起桌面上的報紙,指了指洛杉磯時報和紐約時報的報道,“而且你看,不也有是夸我們的嘛。” 《洛杉磯時報》:“《暮光之城》是毫不掩飾的浪漫。撇開故事固有的愚蠢不談,它致力于傳達與你一直在等待的一個特別的人見面的魔力。” 紐約新聞評論家阿蒙德·懷特稱這部電影為“真正的流行經典”。 《暮光之城》確實是在取悅這本書的忠實粉絲,外面評論褒貶不一。 有人認為是青春經典,當然這個粉絲認為的最多,還在爛番茄上刷分。 根據爛番茄收集的數據,該片評分為 64%,加權平均分為 6.6/10。 評價一般,有人認為是狗血青春電影,但是絲毫沒有影響電影破一個億美元。 現在好萊塢圈內已經在大面積搜索同類的作品了,這粉絲電影的賺錢效應,一下子便傳遍了好萊塢。 好萊塢主流媒體現在也不管評論如何了,現在票房已經破億了,報道這個更有看頭。 “《暮光之城》8天突破1億美元!好萊塢賺錢新法寶!” “MPAA評級最佳首映周末- PG-13!” David除了前幾天和人在網上對噴了一下,這些日子都是紅光滿面。 好多電影公司高層都向他打聽成功的經驗。 “老板,南非的機票已經買好了!” “你要不要一起去,正好給你這肚子減減肥。” 李牧撇了David一眼,眼光落在他那圓圓的肚子上。 “嘿嘿,老板,放心你的《2012》我幫你看著。” 《第九區》的拍攝團隊前幾天已經前往索韋托的基亞韋洛。 描繪第九區的地點本身就是一個真正的貧困社區,人們被強行搬遷到政府補貼的住房中。 所以李牧在看完劇本后,直接將這一段的電影拍攝地定在了南非的基亞韋洛。 因為這里是真的貧困,環境天然符合。 李牧帶著保鏢去到時,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還在和南非的官方溝通著,拍攝這電影需要用到大量的軍火,包括R5和Vektor CR-21突擊步槍、Rooikat裝甲戰車、Atlas Oryx直升機和軍用豐田 Hilux“技術”皮卡車 李牧和劇組打了個招呼,先看了之前拍好的片段。 在李牧還在觀看拍好的片段時,尼爾·布洛姆坎普和編劇特麗·塔切爾找了門來。 兩人對外星人的形象設計上沒能保持一致意見。 “李,我認為這些外星人在生物的設計中需要保持人性的特征。”尼爾·布洛姆坎普和李牧說出了他的看法。 “他們沒有吸引力,他們不可愛,也不會牽動我們的心弦。應該選擇了一個可怕的、冷酷的、看起來像戰士的外星人。” 特麗·塔切爾還在和尼爾爭論,她更想塑造成一個引起觀眾的厭惡感的外星人。 兩個人也在等李牧做出最終決定,這是制片人需要承擔的責任。 “外星人的外觀,具有外骨骼甲殼類動物的混合體和類似螃蟹的外殼,我們需要引起觀眾在一開始的厭惡感,但隨著故事的進展,觀眾應該同情這些具有如此人類特征的生物。 他們必須是人類風格的,因為我們的心理不允許我們真正同情某些東西,除非它有一張臉和一個擬人化的形狀。” 李牧也是想了很久,《第九區》這里,觀眾會在一開始討厭這些丑陋的外星人,但是看到一半,則會對這些外星人充滿著憐憫,既然如此,這些外星人就必須帶著人類的特征,不然觀眾的同情就無處安放。 這是一個反過來的故事,一般外星人的電影都是人類被追著打,被侵略攻擊。 而《第九區》則是外星人被人類拘留,并進行慘無人道的種族隔離。 既然李牧已經定了結論,編劇和導演自然要去執行,而且無論是李牧的地位,還是李牧說的那番話,都比他們自己的想法更有針對性,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李牧看著劇組的拍攝,時不時也給點意見,這是一部有思考深度的電影,李牧還是很看重它能在獎項上有所斬獲。 “尼爾,這一段你找人手持拍攝,用數字Red One 4K攝像機。”李牧從北美調來了九臺數字 Red Ones,就是專門應付這電影。 于影片需要大量手持拍攝,制作比較特殊,又有點紀錄片的風格。 李牧還在南非劇組時,《暮光之城》票房沖到1億后,相對于前面8天,票房下滑的很快,跌幅50%直接腰斬。 粉絲電影都這樣,但是每天穩定在500-300萬票房這里波動,一直持續著,已經慢慢突破1.4億美元了,而且每天還有100萬左右的票房。 這讓一些媒體大為吃驚,這粉絲的觀影能力還挺強。 雖然后勁不夠,但是勝在穩。 水晶影業又一次亮相在好萊塢,連帶《暮光之城》的兩位主角也是受益匪淺。 兩人通告都已經排滿了,走到哪,現在都有粉絲高呼,再也不是首映禮時,粉絲們只記得書本里主角的名字。 《暮光之城》成功這件事在國內,眾多電影公司也都知曉了。 無不是深深的羨慕,這條路還真是讓李牧給走通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