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阿牧,為什么張導的《歸來》沒進主競賽單元,反而去了展映單元啊?” 劉伊菲帶著疑惑的詢問道。 今年的戛納,華語片似乎集體低迷。 本來備受關注的張藝某新片《歸來》,也沒能入圍戛納的主競賽單元提名,而是去了入圍展映單元。 另一位內地導演王超的新片《幻想曲》入圍了一種關注單元。 不過這并未影響到華語電影人參與戛納電影節的熱情。 據組委會消息,本次戛納電影節注冊華語制片人數量達到歷史之最,逼近400人大關,大大超越了往年的數量。 而且包括《太平輪》、《一步之遙》等都將前往戛納賣片。 “是不是,因為以前得罪過戛納,所以故意的。” 其實也不怪劉伊菲這樣想,畢竟張藝某和戛納的恩怨情仇,大家都了解一二。 戛納這個舞臺,從來不缺電影大師。 第五代崛起之后,張藝某就成為了與戛納產生親密接觸的代表,他在這里收獲榮譽。 在被國人排斥的時代,張藝某在戛納得到充分的尊重。 1990年,張藝謀的第三部電影《菊豆》就入圍了戛納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 那一年同樣入圍戛納的還有戈達爾的《新浪潮》、小栗康平的《死之棘》,最后大衛-林奇的《我心狂野》收獲了金棕櫚。 不過僅在1995年,張藝謀再次帶著《活著》進軍戛納,雖然僅差一票落選金棕櫚,只獲得了評委會獎,但是依舊和戛納處于蜜月期。 然而所有的熱戀都有結束的時刻,因為《一個都不能少》被懷疑有政治宣傳的嫌疑,張藝某在1999年發表一封控訴戛納的公開信,徹底與戛納決裂。 如果不算2004帶著《十面埋伏》去戛納賣片的話,距離他的電影重返法國南部的這座小城,已經過去了15年了。 張藝謀與戛納的關系,從相戀到分手再到復合,就像是上演了一場跌宕起伏但橋段傳統的愛情故事,感覺就和它的這電影名字一般。 “那倒不是.” 李牧搖了搖頭,《歸來》沒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確實是有原因的。 畢竟以當初《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部老謀子自己都認為十分失敗的作品,都能塞進競賽單元,怎么可能《歸來》入圍不了。 “那怎么才進個展映單元?” “怎么,看不起展映單元?” 李牧躺在劉伊菲腿上有些愜意,聽到劉伊菲這話,不禁笑了笑,身子似乎跟著在動動。 “別亂動,癢。” 劉伊菲連忙用手固定住李牧,“你要知道就趕緊說。” “給我拿點葡萄來吃。” “哦。” 劉伊菲小手在桌子上,挑了幾顆大的,輕輕喂到李牧嘴邊,又收了回去,“你先說,說了就給你吃。” “還有條件?” 李牧總感覺劉伊菲這番操作,有些挑逗的意味,但是看其好奇的樣子,感覺也不太像。 “這應該不是戛納單純不給《歸來》入圍,而是四方共識的結果。 據我所知,由于這電影的故事題材比較特殊,是最為吸引影展選片的地方,然而放去展映單元也是它最合適的位置” “好,獎勵你一顆。” 劉伊菲笑嘻嘻的將葡萄喂給李牧。 “嗚” 李牧咀嚼了一下,隨后繼續說道,“而且你戛納的展映單元可謂是大師環伺,級別不低的,像被觀眾熟識的《末代皇帝》、《我和你》、《午夜巴黎》、《華爾街2》等佳作都在此展映.” “好吧。” “籽接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