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也就是說,阿里影業從此IP電影商業征途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激起新的波瀾——從輿情管理的角度,也就是引發次生風險。 “馬總!” 張強這邊剛思考了一會兒,看到手機上的來人,不由的立馬接了電話。 “作為中國商業游戲的破局者,阿里一直以來扮演的都是打破規則的那個,但是你們的處理讓我很失望” 馬蕓那邊已經劈頭蓋臉的開罵了,“阿里影業整體危機管理體系的構建糟糕至極,高層發言的輿情風險和輿論環境研判嚴重不足,現場發生編劇退場情況后對后續輿論傳播也是嚴重缺乏預估,未能第一時間做好媒體輿論引導,直到事件完全引爆才啟動危機公關” 張強這邊也是默默的點頭,只能應了下來。 畢竟企業文化在這,這時候頂撞老板,那沒果子吃。 “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第一一是持續對輿論釋放善意,淡化阿里影業傲慢形象,第二包括通過高層表態等方式,繼續表明阿里影業官方的立場和態度,尤其是要把身段放軟,第三. 明天我要聽你匯報!” 張強直到掛完電話的那一刻,才舒緩了一口氣,隨即攤在辦公椅上,不知道思考什么。 其實在馬蕓囑咐他第一條的時候,其潛意識的里的決策已經不言而喻了。 如何釋放善意,淡化傲慢,自然得找人抗住所有的輿論以及編劇行業的聲討。 源于誰,自然是止于誰。 “李導,你猜阿里影業最后會怎么處理?” 王常田這邊似乎對這件事也頗為關注,其實不僅光線,整個業內都對這件事感興趣。 吃瓜是一方面,最終的還是BAT進軍電影業布局釋放出巨大的效應,像阿里的影響力已早已觸達行業各個層面。 “能怎么處理,出了事自然要找人扛下來,最后‘轉’一下便是了。” 李牧看著片場里休息的眾人,沙漠里在沒風的時候,天地似乎都有些沉悶。 “也是。” 王常田笑了笑,隨即感慨道,“馬蕓是危機管理的高手,去年‘雙十一’的商標的事,還歷歷在目呢。” 去年的2014年10月30日,在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網購狂歡節即將到來之際,媒體曝出了阿里巴巴集團已成功注冊雙十一商標。 在“雙11”當天,馬蕓通過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打破沉默。 他做出了這樣的回應: “第一,‘雙11’的商標本來就不是我們的,‘雙11’這個節日也不是屬于我們的。 但如果某一天另一個國家的企業也注冊了,這種事情是經常發生的,那會非常令人頭疼。” 這次危機管理高明在于馬蕓完成了一次議題設置,用一個“轉”字,把商標注冊上升到民族利益和國家安全層面,而非局限于阿里本身的商業利益層面,從而重新定義了注冊商標事件。 這樣的議題設置顯然更符合公眾期待,從而在輿論險境中盡量獲得了最大“公約數”,為化解危局奠定了基礎。 “他們真是行業的攪局者啊,未來可就沒這么風平浪靜了。” “王總,你難道沒感受到,整個行業對于這個‘門口的野蠻人’的期待與恐懼?” “我是感受到了,但是李導,我可沒從夢影傳媒身上感受到” 王常田淡笑道。 “正如當年所說,影視業是內容產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