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被約談?-《華娛從北電2002開始》
第(2/3)頁
這里必須要和電影局通話了才能澄清了,而且這次《中國電影報》的文章,雖然直接質疑電影局不太可行,畢竟只是主管,但是主辦是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但是態度還是可以要一下的。
“張局,你們要再不出面,明天貓眼和豆瓣的負責人可能都要被傳進去了.”
李牧開著玩笑道。
“李導,放心,我們下午已經開過會了,確實也沒想到謠言傳的這么快,這次文章的審核失利,我們要向你們兩家道歉。”
張紅森也沒有擺譜,畢竟今年電影成績還能增漲靠的還是李牧呢。
“專業影評這塊,貓眼用不著隱藏,應該在現有基礎上,增加樣本量,擴大覆蓋面,提高參與度,讓專業評價更開闊,更具說服力即可.”
“產品這塊貓眼后續再看看如何調整!”
李牧感覺專業影評這塊要是一直放著有分數,估計總會有片方來找茬,干脆換個方式。
就在李牧和張紅森通話沒多久,張紅森沒先辟謠,反倒是人民日報公眾號先發表了評論《中國電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
“承認觀眾有‘用腳投票’的權利,也就要承認觀眾有‘打星評級’的權利,這都是一種選擇。
正如很多人看到的,在一些網友、觀眾為電影評分的平臺上,也有刷差評、或者刷好評的營銷行為存在,但只要平臺夠大、夠開放,就能容得下、乃至沉淀得下這些雜質。”
“說到底,真正拿出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作品,可能是重要得多得多的問題”
幾乎同一時間,電影局局長張紅森轉發相關文章辟謠:
“這篇文章過度‘猜想’了事實。電影局沒有與豆瓣有過任何接觸,也不認識豆瓣任何人,‘創作和批評是電影的一體兩面’,電影進步更期待評價體系實事求是。
試圖拒絕批評,那不是真正的電影人;而批評脫離事實,批評的作用則難以生效
今天與貓眼負責人李牧交流過,探討過‘專業評分’的話題,大家的共識是:應該在現有基礎上,增加樣本量,擴大覆蓋面,提高參與度,讓專業評價更開闊,更具說服力.”
一天里,有關豆瓣、貓眼評分是否公正、是否存在惡意刷分、以及影評人和觀眾能否對國產片打差評等等問題,各方在社交媒體上爭論不休。
而“被約談”的傳聞,也讓部分影評人開始擔心此后評論電影的自由是否受限,不過,這一切看來似乎是虛驚一場。
至此,觀點統一,輿論在此刻徹底平息。
然而不知道為何,也許是“豆瓣貓眼被批”這事,經過發酵,已引起影評人和部分觀眾的“逆反”心理。
在豆瓣和貓眼上,《中國電影報》提及的幾部被“惡意打低分數”的電影,包括《長城》《擺渡人》《鐵道飛虎》,評分都在繼續下跌。
而《擺渡人》片方阿里影業負責人,在這時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們對于電影評論的態度是歡迎任何的批評與贊美,尊重不喜歡的權力,也尊重說很差的自由,市場的選擇,市場說了算。
“我感覺這就是阿里影業搞的,搞得誰好像不知道一樣,淘票票現在和貓眼的市場份額幾乎平分秋色,絕對是為了爭老大”
舒唱此刻化身福爾摩斯,這一切都有跡可循。
“別亂說,在這里說說得了。”劉伊菲淡淡道。
“知道了,不過我感覺你家李牧也不會這么算了.”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