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和郭番以及陸洋交代了一番后,回到家的李牧腦海里一邊思索著《金剛川》的劇本問題,一邊也在思考著誰來做《金剛川》的第三位導演。 抗美援朝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奈何管唬就是能把這個題材拍爛的人。 原版中金剛川的四段,管虎拍的一、四段關于修橋的交代和志愿軍冒著炮火搭起的“人橋”。 郭番和陸洋拍的二、三段關于空戰和高炮。 而原版中第一和第四段屬實非常一般,敘事雜亂。 第四段更是全靠背景音樂《我的祖國》撐起來,結尾的浮雕配講解跟劇情主線沒有關聯,全然感覺像湊時間,甚至會讓人覺得這簡直糟蹋了電影的整體性。 這部電影的缺點可謂是相當明顯了,劇本時李牧甚至都想好了,要讓郭番幾人直接大改,不按照原來的走,否則原路根本走不通。 當然電影里還有很多硬傷,其中導演在思想內核上的表達的問題太多,也是國內網絡早已爭論無數的東西:說到底也就是“屁股正不正”的問題。 畢竟作為獻禮志愿軍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的影片,管唬為此還別出心裁的安排了一段以美軍飛行員為主視角的情節:英勇的牛仔身負重傷,駕駛戰斗機沖向敵人的防空陣地。 雖然說大家都反對刻意丑化矮化敵人,也贊成真實表現對手。 但也完全沒必要有意升華對手,畢竟在這部影片里,還是有個主次關系的。 即便完全拋開意識形態,這樣的表現手法從業務上來說,也是值得商榷的。 更不要說那位美軍飛行員脫掉飛行帽戴上牛仔帽那段,就算美國的主旋律電影這么拍,恐怕也是會被美國人感覺肉麻的吧 而就在此時,劉伊菲在大廳里來回了好幾次,見李牧眼眸都沒什么反應,不禁在李牧眼前揮了揮手,“怎么了,阿牧,想什么呢?” 處于放空的狀態下的李牧頓時回過神來,笑了笑,“沒什么,還在想著請哪個來加盟其中更合適一些。” “啊,你沒想好的?”劉伊菲愣了一下。 “只是想到了陸洋和郭番,還有一個人空著,一時間沒法抉擇” 李牧腦海里其實浮現了許多人的名字,但是愣是沒敢確認下來,這也是李牧前面沒和郭番以及陸洋確認是誰的緣故。 “嘻嘻,要不要我幫你?”劉伊菲饒有興致的坐在李牧隔壁,白皙纖細的小手戳了戳下巴,似乎進入了思考狀態。 “我想到了一個人,好像還可以,你要不要聽聽。”劉伊菲突然間眼眸放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