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牧拿著話筒,徐徐開口道: “其實我們拍這部電影沒那么多想法,電影里有一句臺詞:‘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 這是先烈們的真實心聲,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努力,用電影的方式永遠銘記他們,銘記這段歷史。 希望50年以后的年輕人在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依然能夠被感動到,這是屬于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 李牧話音剛落,便迎來了一片掌聲。 “北影節那邊,老王和我說,這電影比他想象中還要出色,今天聽李牧這么一說,倒是更值得期待了?!? “王局,您別說,我也很期待的很。”毛雨笑了笑應聲道。 “.” “做了一輩子電影,從來沒這么忐忑不安過。字幕上的工作人員超過12000人,劇本總共37稿。每一位導演、每一個工作人員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中,那些精益求精的細節都是一點點堆起來的。我們挑戰了中國電影的極限.” “我過去是當兵的,當我們回望長津湖戰役時,心潮澎湃.” 黃建新、張藝某、陳凱哥幾人的分享也很簡單,吳晶幾位主創就更為簡單了,沒有長篇大論,三言兩句簡潔說完,畢竟下面這么多領導和觀眾在等著呢。 而且今天的主角是屬于長津湖這個歷史事件。 隨后,燈光漸暗,屏幕亮起,龍標緩緩出現在眾人眼前,《長津湖》的故事緩緩展開: 戰士們在極寒之地英勇奮戰的場景仿佛將整個會場拉回到了那段炮火連天的歲月。 所有人的目光開始聚焦到了眼前的畫面中,屏息觀看著,仿佛這不僅是一部電影,而是一場與歷史的對話.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