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馬丁抬了下手:“李滄東是韓國人,我這邊有辦法。” 大衛-芬奇實話實說:“我是做電影的,搞關系不是我的專長,我與他們都不熟。” 梅蘭妮看了眼芬奇,打開激光筆,紅點落在伊莎貝爾-于佩爾的名字上面,直接說道:“評審團主席的意見最為重要,搞定伊莎貝爾,我們獲勝的概率大增。” 這點在座的人都知道。 如果伊莎貝爾-于佩爾青睞,再有兩到三名評委支持,影片肯定能拿到一個重量級獎項。 歐洲三大電影節分蛋糕式的獎項評選,比奧斯卡還要明顯。 梅蘭妮專業做戛納公關,早就展開了研究,說道:“于佩爾這人看似溫和,與人容易相處,實則性格極其頑固,甚至是強硬,在法國電影圈私底下有個女演員中的法西斯的綽號,一旦她做了決定的事,極少再做改變,必定大力推動下去,這一點與她的死敵阿佳妮有相似之處。” 她特別強調:“她不好對付,與阿佳妮撕了三十年,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早期被壓的喘不過氣來的情況下,變成法國只有一個伊莎貝爾,手腕可想而知。” 兩個伊莎貝爾是站在法國電影女演員圈子最頂端的兩個人,像蘇菲-瑪索之類的,從地位到演技再到獲獎,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馬丁聽出了梅蘭妮的畫外音,卻沒有多說。 凱瑟琳-肯尼迪問道:“電影節尚未開始,于佩爾就有了合適的金棕櫚選擇?” 梅蘭妮直接說道:“本次參加競賽單元的影片中,有一部《白絲帶》,導演是邁克爾-哈內克。” 大衛-芬奇此時也聽明白了:“于佩爾的代表作《鋼琴教師》的導演。” 梅蘭妮說道:“于佩爾自稱是邁克爾-哈內克的學生,她與哈內克亦師亦友,只要《白絲帶》質量不差,金棕櫚毫無懸念。” 類似的情況不是第一次,凱瑟琳-肯尼迪和大衛-芬奇全都能接受。 馬丁只是心里感慨了一句,戛納電影節尚未開始,金棕櫚已經有五分之四落到了某一部電影手里。 梅蘭妮這個外聘的公關經理,首先要保證劇組能夠收獲一項大獎,這樣她和她的團隊名聲能繼續打響,來年仍然賺大錢。 當然,這一切都是從實際出發。 她又說道:“我的意見,爭取的第一獎項選擇,放在最佳男演員身上,金棕櫚放在第二位。” 凱瑟琳-肯尼迪看向大衛-芬奇,即便到了她這個層級,仍然要顧及芬奇的想法。 大衛-芬奇說道:“優先保證劇組能收獲一項大獎。” 梅蘭妮說道:“馬丁在法國有很高的知名度,我的人能接觸到于佩爾,會向她重點推薦馬丁。” 凱瑟琳-肯尼迪直接說道:“影片首映式,你邀請到于佩爾和多幾名評委參加。“ 按照電影節規定,電影節一旦開始,除了首映式之外,評委私下里不得接觸任何參加競賽單元的影片劇組成員。 梅蘭妮保證道:“我會邀請到于佩爾和至少三位評委來參加。” 凱瑟琳-肯尼迪想起馬丁之前的話,問他:“你搞定韓國人?” 馬丁點點頭:“我這就去打電話。”他指了指投影幕布,問道:“約翰-特拉沃爾塔是不是科學教成員?” 大衛-芬奇的能力在拍攝制作電影上,打會議開始后,一直覺得自己在電影節上毫無發揮空間,終于聽到個能回答的問題,立即說道:“約翰-特拉沃爾塔和湯姆-克魯斯是科學教在好萊塢最有名的兩位成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