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拿捏有道的蔡邕-《東漢末年梟雄志》
第(2/3)頁
之后,蔡邕十分高興,出示了郭鵬寫就的五言詩,說年齡大小雖然值得在意,但并不是決定性因素,有志向的話,小小年紀一樣可以心懷天下。
讀了《十五從軍征》之后,團隊內的儒生對郭鵬的加入再也沒有什么反對的意見,在楊彪和馬日磾保持沉默的情況下,郭鵬得以正式加入石經項目的校訂團隊。
借此,郭鵬還獲得了更多便宜行事的權利,得以在整個東觀自由行走。
而且經過這樣一次三十多名儒生一起發問的考驗之后,郭鵬的名聲伴隨著《十五從軍征》這首簡單的五言詩逐漸響亮起來了。
作為年齡最小的石經校訂團隊的一員,郭鵬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和興趣。
更加上一年以前郭鵬以純孝的名聲進入太學成為童子郎,這個名聲的傳播就更為快速。
不過這對于郭鵬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郭鵬自己都覺得應該辯證看待,且不說郭鵬和曹氏的姻親關系,其出身潁川郭氏的身份也是問題。
人們都知道潁川郭氏是文法吏世家,家傳小杜律,數代人從事法律工作,現在居然出了一個校訂石經的小字輩,頗有點耐人尋味。
有些人覺得這是郭氏在尋求轉型,而有些人則覺得這是郭氏內亂。
不過不管他們怎么想,郭鵬終于不是靠著孝子的名聲在雒陽立足了,而是靠著一點才學開始登堂入室了。
趁著這樣的機會,橋玄也乘勢而起,開始在公開場合夸贊郭鵬的文才不錯,是可造之才,還點名表揚郭鵬在書法上的創意。
于是郭鵬的名聲更進一步,有大范圍傳播的跡象。
郭鵬自己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名聲有了很大的提高。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在太學堂講經的時候,傳經的高徒特意點了郭鵬的名字,叫他回答問題。
郭鵬回答出來之后,高徒予以表揚,說讓大家都要學習郭鵬,努力讀書,才有出路。
郭鵬在太學內也有些名聲了,年紀差距太大的不好意思來找他交流,年齡差距小的,十七八歲的,通過臧洪的關系,就和郭鵬來交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