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年頭,不管是學習《孟氏易》還是學習《小杜律》,都能做官。 這一點是沒有區(qū)別的。 二者的區(qū)別在于做官以后的發(fā)展以及上升瓶頸,而非能否做官。 因為掌握了《小杜律》的傳承,潁川郭氏也掌握了獲取相當一部分法律解釋類別的官職的機會,在某些官職上更是有壟斷性代代相傳的資格。 如果不是文法類士族被儒門士族打壓地位,潁川郭氏這種掌握家傳書籍并且得到某一類官職壟斷性傳承地位的士族,也不該是二流士族。 天下士族之中,掌握家傳經(jīng)文并且有授徒權(quán)的士族,又有多少? 潁川郭氏就是其中一支,只不過是文法專門類別的。 儒門五經(jīng)十四家法是主流,潁川郭氏這種掌握非儒門家傳經(jīng)典的就是非主流了。 可不管主流還是非主流,都是士族,都是可以通過學習去做官的,是真正意義上的上流社會,羨煞旁人。 區(qū)別當然也有。 汝南袁氏家族的族學是大學,汝南袁氏政法大學。 潁川郭氏的族學是大專,潁川郭氏律法職業(yè)學院。 可這也是高等教育啊,還愿意對外族子弟開放。 天下豪強地主太多了,而士族就那么些,更別說家傳書籍的士族了,任何一個掌握家傳書籍的士族都是值得豪強地主腆著臉追捧的。 而且大漢天下最多也只能有十五所大學,其中私人辦學的就有十四所,只面對士族子弟。 只有雒陽太學這一所公立大學會招收寒門子弟,但主要是面對官僚的,寒門子弟五十歲才能去上學。 除卻大學,大專的數(shù)量也不會很多,而且基本上也是面對士族子弟,地主豪強家里的寒門子弟受教育的機會極其稀少。 郭氏子弟學成了可以通過家族手段當官,最高也能做到兩千石啊。 能嫌棄這種出身的只有自己本家人,外人早就羨慕的流口水了。 曹氏家族在譙縣風風火火,在中央也是風風火火,官職權(quán)勢遠超過在地方做縣令的郭單,但為什么還要以家族嫡女和郭鵬聯(lián)姻呢? 就是看中了潁川郭氏家傳《小杜律》的優(yōu)勢。 和郭鵬聯(lián)姻,促成郭鵬在官場上的發(fā)展,以此讓郭鵬得到潁川郭氏宗門的重新接納。 最差也能為曹氏家族的部分子弟爭取到學習《小杜律》的機會,從而為曹氏爭取到轉(zhuǎn)型為士族的機會。 這是多少豪強地主做夢都不敢去夢到的機會。 曹氏抓住了。 所以當初曹嵩才那么高興,那么緊張郭鵬,那么在意郭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