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搶到手是一回事,讓他們為自己服務為自己培養人才又是一回事。 平原般縣高氏家傳《魯詩》。 瑯琊郡東武縣伏氏傳《齊詩》。 魯國孔氏傳《大夏侯尚書》和《毛詩》。 陳留郡東昏縣劉氏傳《施氏易》。 潁川張氏傳《梁丘易》。 河南開封鄭氏、蒼梧廣信陳氏皆傳《左氏春秋》。 北海安丘甄氏、蜀郡成都張氏傳《嚴氏春秋公羊》,潁川荀氏也傳《春秋》。 汝南細陽張氏、弘農楊氏、龍亢桓氏都傳《歐陽尚書》。 傳習五經十四家法的家族還是有很多,汝南袁氏只是其中聲望比較大,官運亨通的一家,并不是唯一。 若是不能得到這些系統的家法教學內容,得到可以使用的教育團隊,培養出第一批可靠的屬于他的教育團隊,郭鵬就無法打破教育壟斷,也就不用說打破這個時代的僵局了。 打不破這個僵局,他消滅一百個袁紹和袁術也沒有任何意義,造紙術也沒有用,印刷術也沒有用。 沒有老師,沒有教育團隊,只有書,又有什么用? 即使是現代也不能排除老師的意義,更何況是古代? 識字倒是可以了,可是沒有有效的統治知識的系統性傳授,全靠自學成才,可能嗎? 當郭鵬得到了《小杜律》教育團隊的效力的時候,郭鵬才終于意識到原來即使自己掌握了造紙術和印刷術,也無法真正打破教育壟斷的局面。 科技的力量很可怕,但是發揮科技的力量需要前提,需要契機。 這個契機就是老師的存在。 只有老師的存在,才能將重要的知識傳授下去,培養出第一代的教育團隊,以此代代傳承,將之全面鋪開,打開僵局。 再以印刷術和造紙術為助推力,火速推動教育改革,則郭鵬有生之年,或許可以見到第一個出身黎庶而登上朝堂的狀元。 最重要的前提,就是郭鵬的手上掌握著一支足夠可靠的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郭鵬不是沒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