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郭鵬暗罵自己一句,便十分熱情地站了起來,走到了太史慈身邊扶起了他。 “子義的事情,我都聽說了,沒想到子義年紀輕輕,就有膽有識,敢做出那樣的事情,真是奇男子,這種事情,連我也不敢做啊!” 郭鵬握住了太史慈的手,倒是叫太史慈好生慚愧。 “當時沒想那么多,只是一心想要立功,回報府君的恩遇,卻沒想到之后被逼的遠赴遼東避難數年。” “東萊郡守在我麾下已經調換過幾次,最早的那個被我撤職了,子義不知道嗎?” 郭鵬詢問道。 “遼東連年兵禍不斷,小民在遼東也是東躲西藏,很難得到東萊郡的消息,不久之前才聽聞了東萊郡的消息,這就匆忙趕了回來,見母親生活安好,便十分激動,原以為將軍效勞,以報答將軍的恩遇。” “哈哈哈哈!好好好!” 郭鵬笑著點了點頭:“子義讀過書,頭腦聰慧,不如現在我身邊做一個從事鍛煉一番,之后想要從軍還是想要從政,再由子義自己選擇,如何?” “多謝將軍厚愛!” 太史慈十分激動。 收下太史慈在自己身邊辦事,并不會對郭鵬的日常生活帶來什么改變,他還是在一如既往的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辦事。 心里的緊迫感促使著郭鵬大力的夯實自己的基礎,要為自己未來想要做的事情積攢足夠的力量。 因此他總能感受到深切的危機感,而與此同時,遠在徐州的陶謙也感受到了深切的危機感。 從郭鵬出兵北伐開始,陶謙就一直挺有危機感的。 雖然他們兩個都是袁術聯盟之中的人,配合袁術辦事,彼此也算是同盟,沒有過公開的矛盾,但是陶謙和郭鵬私下里還是有一些矛盾的。 比如關于黃巾軍的矛盾,還有關于糜氏的矛盾。 這些矛盾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足以讓兩人面和心不和。 黃巾軍的事情就不說了,最多算是意氣之爭,上不得臺面,但是糜氏的問題,卻是關乎根本利益的問題,讓陶謙十分不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