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昭和張纮答應郭鵬為他們舉茂才、孝廉并且任命他們官職。 他們將作為徐州士人的代表,進入郭鵬的幕府里,進入這個核心集團之中,作為徐州徹底倒向郭鵬的標志。 然后郭鵬詢問他們徐州有什么真正有本領的人才,希望得到他們的推薦,張昭和張纮不敢怠慢,以自己的真實感受為出發點,舉薦了不少人。 比如廣陵海陵人呂岱呂定公,廣陵東陽人陳矯陳季弼,彭城人嚴畯嚴曼才。 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原本的時空中在孫吳政權里大放異彩的人物,還都是徐州人,為孫吳政權在江東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們之所以會去江東,不是為了避難,就是孫策死了以后孫權招攬的,但是本質上還是為了避難。 避曹操,避呂布,避劉備,躲避那場波及徐州全境的災難。 孫策的政權沒有得到江東本地人的承認,難以招募到江東本地士人,缺乏行政官僚,這本來是一個巨大的缺陷。 但也是幸運,正好曹操肆虐徐州,徐州大亂,徐州士人紛紛渡江去江東避難,和缺乏行政官員的孫策一拍即合,就因此被孫策所用。 沒有江東人,我就用徐州人,用誰不是用? 用這些人,還能避免受到江東本地人的鉗制,看我直接給江東來一次大換血! 孫策雄心勃勃的想著。 孫策時期的孫吳政權文武大員基本上都是江北人士,行政官僚以徐州人為主,然后孫策就死了。 之后一直到孫權登位,才有江東本地人加入。 但是現在一切都不同了,徐州沒有大的動亂,這些人也未曾渡江,郭鵬將徐州笑納,他們更沒有渡江的理由,當然紛紛往北走,投入了郭鵬的懷抱之中。 這批徐州精英決定投入郭鵬的懷抱,加入郭鵬集團,為徐州為自己謀取利益。 比起混亂之中的江南,當然江北更安全,他們也更愿意投靠勢力龐大的郭鵬,而不是岌岌可危的江南割據政權。 于是在正式會議開始之前,張昭和張纮被郭鵬舉薦進入他的魏公幕府之中為他辦事的消息就傳揚開來了。 陳氏覆滅之后,名望大德行操守高的二張就成為了徐州士人們眼里的領頭人物。 他們主動投靠了郭鵬,和郭鵬談攏了,那么自然而然的,其他的事情也就不是事情了。 徐州人大為寬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