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 魏公深謀遠慮-《東漢末年梟雄志》
第(1/3)頁
郭鵬麾下百戰名將很多,軍隊精銳善戰,南陽地處北方盆地,地勢平坦,無法發揮荊州水師的優勢,卻利于北方步騎集團的發揮。
郭鵬的優勢就在于強悍的步騎集團,魏軍步騎戰力強悍天下聞名,南陽盆地一旦被郭鵬的重型步騎集團進攻,以張允率領的兩萬荊州兵能否守住,是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荊州兵和江東兵一樣,擅長水戰,卻未必擅長平原上的野戰爭鋒。
尤其是對于擁有強大騎兵集團的郭鵬來說,更是如此。
這一點,劉表清楚的知道,蔡瑁知道,張允知道,蒯越也知道。
大家心知肚明,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盟約的內容。
一方進兵或者受攻打,需要另外兩方一起出兵牽制,這樣才能算是符合盟約的行為,要是第一次劉璋要求配合行動就不遵從,那么今后自己這邊有需求的時候,又怎么能指望盟友支援呢?
這種事情是相對的,一個人是唱不了獨角戲的。
“我們已經定下了盟約,若不進攻,就是違背盟約,則盟約直接廢棄,高興的是郭子鳳,江南三州聯合是我發起,我必然要遵守,無論如何,我都要出兵北上鉗制郭子鳳!”
劉表一錘定音,不顧反對強行出兵,又派人聯絡孫策,希望孫策配合一起出兵,鉗制郭鵬,兌現盟約。
他特意強調,如果第一次出現情況就不兌現盟約,那么這個盟約就和沒有締結一樣,高興的是郭鵬。
孫策剛剛在郭鵬的政治攻勢下失了先機,被偷襲得手,名望跌落,處境尷尬,于是劉表的消息一來,孫策立刻就決定要北上。
“魏公先出手了,我怎么能不出手,讓魏公看我的笑話呢?”
孫策咧嘴笑了,滿臉都是戰斗的意志,滿眼都是戰斗的火光。
周瑜憂慮道:“我軍若北上,目標必然是廬江和九江,這一點,魏公也一定清楚,所以他才在廬江和九江分置兵馬,早已做了防備,我們這個時候北上,真的沒有問題嗎?”
“這是盟約,公瑾,這不是我愿不愿意的事情,此時我若不出兵,將來我有困難的時候,又如何能指望劉景升和劉季玉出兵相助?對抗魏公,一州之力是不夠的,需要三州協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