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二 董卓不懂經濟-《東漢末年梟雄志》
第(2/3)頁
成公英是韓遂的心腹,對韓遂非常忠心,得到了韓遂的命令,立刻不顧自己的危險,偷偷走小路跋山涉水進入關中,向長安城奔去。
長安城眼下是曹仁的地盤,曹仁在長安城內兢兢業業小心翼翼的執行著郭鵬的各項命令。
曹仁很忙,真的很忙,他在長安不僅有政治任務和軍事任務要負責,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收集董卓小錢,送回鄴城。
郭鵬平定關西之地之后,下令曹仁留守關中的同時,又令曹仁收集關中各地遺留的董卓所鑄小錢,將之送回鄴城。
這些董卓小錢被送回鄴城之后,就被回爐重鑄為標準五銖錢,以安定關西地區的經濟,重新恢復經濟秩序。
五銖錢是中國歷史上的傳奇貨幣,從漢武帝鑄五銖錢開始,一直到唐朝將五銖錢廢除,五銖錢的壽命延續了七百余年,乃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最為成功且長壽的貨幣。
黃巾之亂以前,東漢經濟一直都比較穩定,五銖錢的流通也比較繁盛通暢。
這種情況在黃巾之亂以后被打破,而在董卓入京之后,關西之地的經濟局面則是徹底崩壞。
本來戰亂會造成經濟衰退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但是像董卓這樣把兩漢非常繁榮的關中之地的經濟徹底玩壞掉的,還真是不多見。
這倒也不是董卓一個人的功勞,諸侯聯軍討董,尤其是郭鵬和孫堅兩人的進擊也是推波助瀾的重要推力。
董卓被他們打得沒辦法,只能遷都,但是遷都耗資巨大,需要大量的錢財,董卓首先想到的辦法不是鑄錢,而是搶掠。
遷都之日,董卓先是對雒陽城中富豪加以罪名,搶奪財物,又命部下將雒陽二百里內一切宮殿、官府及民宅焚燒殆盡,還令呂布率兵挖墳掘墓,搜羅珍寶,上至皇陵,下至普通官員的墓葬無一幸免。
在如此這般的浩劫之下,朝廷和百姓失去了生活必需的全部物資,搶劫浪潮過去后,生活問題接踵而來。
人總歸是要解決衣食住行的,不解決是不行的,董卓再剛,也要面臨這樣的問題。
無可奈何之下,董卓不得不下令鑄造錢幣,這樣才能到各地收購生活物資,以解決新都軍民的生活問題。
于是董卓在長安搜刮銅,為此還把秦始皇所鑄『十二金人』給毀了,還把原來好好的五銖錢也給毀了,用作原料來鑄錢。
他鑄出來的錢就是董卓小錢,這種小錢既無輪廓又無紋飾,重量又極輕,根本沒有五銖的重量,數量還特別多,據推測足有七八億之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