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蔡琰獨居在家,蔡琬待字閨中。 之所以之前沒有陪著蔡邕一起去雒陽,是蔡邕覺得雒陽尚未營建完成,所以就沒有把家人帶去,而是孤身一人前往赴任,想著等雒陽營建好了再把家人帶過去。 現在倒不必了,郭鵬帶著一家子來了。 說起來,郭鵬有點為蔡琰感到不值。 郭鵬把蔡邕接到青州保護起來之后,勢力很快擴展到了兗州,在這個時候,蔡邕向郭鵬推薦了自己很看好的士人河東衛覬。 衛覬是衛青的后人,家族河東衛氏是豪門,郭鵬接納了衛覬,安排他試任縣令等職位,做得不錯,頗有政績。 之后,蔡邕就和河東衛氏商議了婚約,把長女蔡琰嫁給了衛覬的族弟。 郭鵬特意去看了,此人并非是那個衛仲道。 經過詢問,郭鵬得知那個衛仲道在董卓之亂時期已經病死了,蔡琰所嫁的是另外一個衛氏子弟。 之后,為了給蔡邕面子,照顧到蔡琰的未來,郭鵬作為半個娘家人,就提拔了蔡琰的丈夫做官,先是納入幕府,給了郭氏故吏的名分,然后外放了濟陰郡的一個縣令,試行能力。 說巧不巧,呂布進犯兗州之前,蔡邕正好生病,蔡琰于是回到了青州齊國探望蔡邕。 就在那個時候,呂布率兵攻擊兗州,濟陰郡淪陷,蔡琰的丈夫作為郭鵬直接提拔的親信,居然投降了。 因為郭鵬的反擊夠快,所以他僥幸未死,事后,他試圖掩蓋自己投降的事實,但是投降的事情被幸存的佐官如實匯報給了郭鵬。 你丫的就是逃跑也比這樣好吧? 當時逃跑的官員也不是沒有,投降的自然也有,可是身為郭鵬一手提拔的親信,代表著郭鵬乃至于蔡邕本人的顏面,你這樣投降,打了何止一個人的臉? 這個事情讓郭鵬頗為不滿,下令將此人革職,永不敘用,并且對衛氏也逐漸疏遠,不久之后尋了一個接口,把衛覬貶官,貶去做了一個縣令,拿下河北之后,又把衛覬貶到并州邊地做縣令了。 而因為這件事情,蔡琰覺得悲傷又羞愧,正好和丈夫也沒有子嗣,一氣之下就請郭鵬做主,與丈夫離婚,回到了娘家侍奉蔡邕和蔡夫人。 本來這場婚姻就是聯姻性質,是蔡邕決定的,蔡琰當然沒有反對,現在丈夫如此丟人,蔡琰丟不起這人,蔡邕自然也丟不起,郭鵬一說,蔡邕就答應了,主動和衛氏談妥了離婚之事。 這件事情之后,蔡邕似乎對自己看后生的眼光產生了懷疑,面對女兒哀怨的眼神,蔡邕覺得愧疚,且大失顏面,此后很少再向郭鵬推薦后生,也一直也沒有給蔡琰找下家。 之后就一直到現在。 期間,蔡邕也不是沒有和郭鵬聊起這件事情,郭鵬也推薦過幾個自己比較看好的青年才俊給蔡邕,想著為蔡琰找個夫家,不過都被蔡邕回絕了。 蔡邕覺得自己虧欠了女兒,所以還是想等著蔡琰自己什么時候想開了,再談這件事情。 就眼下看來,蔡琰還是看不到想開的跡象,反倒是習慣了這樣的日子,宅在家里做妹控,然后讀書彈琴寫文章,小日子過得美滋滋。 不過這樣的日子也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 郭鵬來到雒陽所要辦的私事,就是和蔡琰的妹妹蔡琬有關。 抵達了雒陽之后,郭鵬率先去拜見了小皇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