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難道天下還有這樣的道理嗎? 盡管如此,他也不能就這樣被這幫人當作背鍋俠,明明是他們的私心和欲念,卻要讓身為忠臣的郭子鳳來承擔,這太不公平了。 郭子鳳要反擊! 哪怕是脆弱無力的反擊,不能扭轉大局的反擊,那也是反擊! 他必須要讓后人知道自己的忠義之心,必須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郭子鳳,是被逼無奈的。 他努力過,他抗爭過,他真的不想做皇帝,不想違背自己大漢忠臣的初心。 他發過誓,就算從這里跳出去,死外邊,都不會做皇帝!絕對! 但是無奈,那幫人勢力太大,太強了,強到了他都無可奈何的地步。 他被逼無奈啊! 真的是被逼無奈啊! 于是在他拒絕了漢天子第二次的詔令的同時,負責記錄這段時間所發生的事情的書吏將他們“秉筆直言”記錄下來的“真實可靠”的文字記錄獻給郭某人觀看。 這是郭某人要求的,他要這樣做,為了向后人表明自己忠君體國之心,以及被逼無奈當皇帝的心路歷程。 『三年夏,王師奉詔平吳國,七月,擒孫權于丹陽,滅吳國,江東遂平』 『九月,天有二日,麒麟現于鄴,帝有感天意,下詔禪位于王,魏國相曹操、尚書令程昱、尚書右仆射田豐、參謀令戲忠等率眾請王即位稱帝,王大驚,拒不奉詔,掩面而走,心不自安』 『初,操、昱等以王威播四海,民心所向,當奉帝令,代漢而立,王怒,斥之,操、昱等固請,王不從』 『十月,帝下二詔,操、昱等再請王即位,共請者并前甚眾,王大怒,斥之,不從,操、昱等不懼,再請,言辭愈烈,王亦不從』 『時天下紛擾,諸刺史郡守皆上表勸進,王聞之,心常惴惴,顧左右曰:彼等貪圖富貴,欲踞吾著爐火上邪?』 看完這些“真實”的記述,郭某人緩緩點了點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這樣是可以的,用語精簡一些,關鍵的地方用一些修飾性詞語,其他的地方直接平鋪直敘,不要有過多的記述,也不要有旁人的主觀看法。” 郭某人對史書的記載進行了專業性的指導,表示這些記述里只要有自己一個人的主觀看法就可以了,其他人的主觀看法是毫無必要的。 史書既然是為帝王將相作家譜,那就要發揮出本該具備的功效,好好的為帝王將相做家譜,而且也要遵守為長者隱為尊者諱的優秀傳統,不要些不該寫的,該寫的,都必須要是偉光正的。 書吏表示666,并且一定遵從,也不敢不遵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