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為此,郭鵬還專門在某些有足夠公共廁所的縣域內設置了『摸金都尉』這個職位,下轄一群號為摸金大隊的專業人士,滿縣城轉悠,專門管理收集公共廁所內的屎尿并且負責將之轉化為糞肥。 當然,這是為了好聽,聽上去文雅一點,要不然,難道叫『屎官』嗎? 隨著時間推移,青兗二州的農戶基本上普及了糞肥,于是建設公共廁所并且設置摸金都尉的縣越來越多,公廁數量越來越多,覆蓋面積也越來越大,并且逐漸擴散到了其他州郡。 平定河北之后,郭鵬還把城內是否有公共廁所和摸金都尉定為考核官員的標準之一,從而帶動了公共廁所建設和居民到公共廁所如廁的風潮。 所以說有些時候,上有所好下必從焉不是一件壞事。 郭某人以一己之力推動了中國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必將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然,這樣做的初衷并不偉大,只是為了讓郭某人自己不要隨時隨地產生自己正在吔屎的感覺,不過無所謂,結果好就好。 雖然因為技術和運輸的關系,各地糞肥產量不一,所以很多地方的糞肥數量常常不夠,但是這個政策依然得到了屯田民們的廣泛擁護。 發展到如今,各地基層長官都意識到了糞肥對糧食產量的重大影響,所以為了爭奪更多的糞肥份額以爭取政績,各村、鄉長官都會經常性的掐架,為自己的轄區爭取更多的糞肥配額。 大多數時候是吵架,可有些時候吵架上頭了直接扭打在一起也是存在的現象。 而這也是縣令的一大難題。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要是明顯偏袒誰,就會被群起而攻之,而且說到底,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縣令本人的政績來源,幫誰不幫誰其實沒什么討論價值,關鍵在于總量。 這是縣令們無解的難題,每到春耕的時候,他們都會為此發愁,有些縣令膽子小或者怕麻煩,甚至會裝病,以避免無休止的騷擾。 可裝病不能解決問題。 于是有些時候,糞肥的分配問題甚至是郡守的一大難題——因為越來越多的縣令更關注總量,所以涉及到糞肥的分配問題,也會親自下場。 一聽說隔壁縣糞肥產量比較高,他們就會出動去隔壁縣要求均貧富,且態度蠻橫,就差動手搶,可哪個縣令會嫌自己轄區內的肥料太多呢? 事實證明,士族和豪強家族出身的更加有文化水準的官員爭搶起糞肥來,并不比那些沒什么文化水平的村長鄉長要文雅。 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煩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