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是郭鵬親自否決了董昭的兩路齊頭并進戰略,認為這樣一來耗費太大,一旦戰事拖延日久,萬一后方某地發生災難,朝廷就沒錢可以賑災了,到時候會動搖郭魏的統治根基。 郭魏還沒有在天下站穩腳跟,統治才是最重要的。 然后爭論的對象就變成了是先攻伐益州還是先攻伐荊州。 有人支持攻伐益州,因為劉璋稱帝,立國號為漢,光明正大的和郭鵬唱反調,要號召魏國境內的心懷漢室之人造反,性質更加惡劣。 有人則支持攻伐荊州,因為荊州道路相對好走,后勤壓力小。 兩方爭執不下,眼看著自己的勤政殿又要變成菜市場,郭鵬清咳了一聲,身邊侍候的蘇遠立刻向前一步,郭鴻看到了,立刻站了出來,高喝一聲『肅靜』,朝堂爭論于是安靜下來了。 郭鵬看到朝堂安靜下來,這才不緊不慢的陳述了自己的看法。 “劉璋稱帝,的確性質惡劣,但是蜀道難行,與荊州南陽一帶一馬平川不同,潁川郡和汝南郡多年沒有戰事,谷物可供軍隊支取五年之用,兩郡民眾多年安歇休養生息,民力恢復,可堪一用。 而若要在益州動武,漢中、上庸兩地民力并未完全恢復,關西之地更是重建不久,更兼涼州戰事不久,民力亦未恢復,谷物存儲不多,大軍出兵有所不利,所以,孤決定,此番開戰,以攻伐荊州平滅劉表為目標。” 郭鵬站出來一言以決之,于是群臣再也沒有爭論。 這件事情商議完畢之后,參謀臺官員留下,內閣首輔留下,其余人等全部離開了勤政殿,不參加之后的商議。 郭鵬定下的規矩,國家軍國大事,群臣共議,大家都有發表看法的權利和資格,但是事情一旦確認完畢要做,具體怎么做,就是皇帝和具體辦事部門的事情了,其余各部官員全部離開,不要參與。 戰事就和參謀臺商議,尚書臺和御史臺全部離開,只留內閣首輔參與記錄,并且隨時擬旨下發部門執行。 『以前咱們是個小團體,互相之間責任分工不明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眼下咱們已經建設了一個新的國家,凡事都要講規矩,按照規矩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以后大家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這是郭鵬在開國大典之后對一路追隨的老臣們所說的,得到了老臣們的理解和支持。 于是參謀令戲忠和參謀仆射郭嘉還有一群參謀臺的年輕參謀們一起留在了勤政殿內,展開了荊襄地區的地圖,開始和郭鵬商議軍機,曹操則在郭鵬身邊跟隨,負責記錄要點。 郭嘉在郭鵬稱帝之后一個月從江東調回,來到洛陽新官署辦公,從那時起就開始和戲忠商議進取荊州和益州的戰術。 兩人對于荊州攻略,是建議三路進兵的。 “荊州戰事,南陽郡是重點,南陽郡乃荊北門戶,戶口繁多,劉表在這里駐兵一萬,我軍主力南下,勢必要從南陽郡方向進攻,這是其一。 第(2/3)頁